“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字面意义看,就是要把一本书读到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心领神会了。读书对做学问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我们也会疑惑,人生苦短,日常琐事繁多,用在读书上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加之,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生活节奏加快,书读百遍更是不可能,哪能挤出那么多时间在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上。
文| 高传舒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唐代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三国志》中也曾记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汉刘向也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古人对读书一直有着赞美的论述,何况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里的我们,更应该坚持读书,不断开拓眼界。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古代先贤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司马光、朱熹等,皆是发奋读书的典范。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都与古人勤学苦读有关。
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它鼓励人们在学习中要勤奋努力,不怕吃苦。 2.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月19日,2023年南充市“书香天府·万卷南充”暨顺庆区“三国之源·书香顺庆”全民阅读活动启幕。南充多地、多学校,各年龄段学生、市民读者,吟诵南充籍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的五百字嘉言录。诵读经典,享受阅读。
参考消息网10月23日报道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10月21日文章刊登题为《是什么让中国学生按国际标准如此成功?》的文章,作者为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教授顾永琦和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教授斯蒂芬·多布森,文章编译如下:西方世界认为,中国学生是通过死记硬背式的被动学习完成学业,这样的教育体系只能培养缺乏创新能力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