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中国国宝大会》)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黑釉陶马出土于河南洛阳,膘肥臀圆、精美彪悍,是西域良马的典型体态,更是伯乐《相马经》中“龙种神驹,四蹄踏雪”的艺术再现,也是1000多年前东西方交流的见证。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鬃毛还梳成了辫子,这也太精致了!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中国唐代的低温铅釉陶器,它主要采用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制作而成,因此后人习惯地把这种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在烧制过程中彩釉会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浓淡分明、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艺术特征,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
它以白色黏土、瓷土或陶土为胎,用含铜、铁、钴、锰、金等矿物作为釉料的着色剂,并在釉中加入适量的炼铅熔渣和铅灰作为助熔剂,烧成后釉面光亮,釉色呈深绿、浅绿、翠绿、蓝、黄、白、褐等多种颜色,以黄、绿、褐为主,且在中国古代“三”是多的意思,因而人们称这类陶器为“唐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