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的宁宗一教授曾在《寂寞的吴敬梓——鲁迅“伟大也要有人懂”心解》中说,除了《儒林外史》,“再没有其他作品能更使鲁迅的心和吴敬梓的心相通的了”。为什么这么说?本期的视频,我们邀请文津出版社总编辑蒙木来谈谈鲁迅和吴敬梓。
《儒林外史》是反映腐朽的封建制度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和毒害的社会小说。小说先以范进周进马二为代表的迂儒,他们都出生清贫,原他们都出身清贫,原本都是纯朴善良的,却都受到腐朽的统治思想和朝廷功令的腐蚀毒害,成为令人可悲的可笑人物。
《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作 品中呈现出的 手法和 精神,在小说创作艺术中达到很高的境界。答案:儒林外史 讽刺 批判 。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成书于1749年,全书共五十六回。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描写了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无耻行为,成功塑造了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群像,是一幅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就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儒林外史》一书作者为吴敬梓,安徽全椒人,生于康熙四十年,卒于乾隆十八年,享年53岁。观其一生,作者足迹遍及江南,历经康乾盛世,无奈人生际遇不佳,世事无常,科场屡屡失意,家道中路,尝尽人间百态,倍感世态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