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钱江教授团队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杨华胜教授团队携手合作,开展双中心前瞻性研究,聚焦高危单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探索,经过十余年严谨而系统的临床研究,证明了3次化疗周期(CEV方案:卡铂、依托泊苷、长春新碱)的治疗策略,在疗效上不逊色于传统的6次化疗
近日,特许进口医疗器械新目泰®SING IMT®新一代植入式微型黄斑镜,在乐城先行区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乐城医院成功完成中国首例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改善终末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觉及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红网时刻新闻1月23日讯(通讯员 李熹珩 刘丹)近日,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成功完成全市首例植入性囊袋拉钩治疗大范围悬韧带离断晶状体脱位手术,标志着该院在复杂白内障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患者刘辉,74岁,患有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脱位和皮质型老年性白内障。
爱尔眼视光研究所与中科知影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企业供图签约座谈现场。企业供图日前,爱尔眼视光研究所与中科知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眼科脑磁图医疗平台,在眼科学与视觉认知科学等生命健康相关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记者11月19日获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黄锦海/周行涛团队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先进材料》发表重要科研成果——“基于微针介导的核黄素靶向递送在圆锥角膜个性化角膜交联研究”,该研究被选为当期杂志的亮点论文。
1975年的检眼镜。受访者供图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建院120周年。在医院的院史馆内,陈列着一批跨越一个世纪的“老物件”。其中,上世纪70年代临床应用的检眼镜和眼压计,尤其令该院眼科主任医师马胜生印象深刻。
近日,眼科医疗领域迎来了一场学术盛宴,由爱尔眼科重庆特区白内障学组携手国际知名眼科医疗设备制造商爱尔康(中国)共同举办的“飞秒激光辅助屈光白内障手术大会”在重庆南坪爱尔眼科医院圆满召开。此次大会不仅汇聚了眼科领域的精英学者,还见证了眼科前沿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崭新篇章。
在5G与AI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下,眼科手术领域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手术机器人以其微米级精度操作,为复杂眼底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引领眼科手术进入一个全新时代。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显微眼科机器人手术控制系统辅助视网膜下注射手术的临床试验启动会在西安市第四医院成功召开。
中新社香港1月10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10日公布,与北京同仁医院合作,成功研发名为“VisionFM”的人工智能(AI)眼科影像基础模型,为全球首个以视网膜图像预测颅内肿瘤的模型,在眼科疾病诊断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扬子晚报网1月23日讯(通讯员 刘柳 记者 万凌云) 1月19日,镇江瑞康医院眼科迎来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突破:首例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植入术成功实施。22日,患者出院。康复出院“此次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镇江市眼科医疗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掌上春城讯 12月6日,左眼近乎失明的甘勇(化名)迎来了出院的日子。此前,他已在光明与濒临失明之间徘徊了两年,昆明爱尔眼科医院角膜及眼表病科主任唐瑜鸿与昆明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戴涛共同主刀,带领团队为甘勇进行了米赫型人工角膜移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