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是中等师范学校的简称,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特殊十年对教育的荒废,全国各地需要大量的师资充实中小学校,国家决定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进入师范就读,3-4年学制,毕业后分配到各地中小学任教,这些人被称为中师生。
中师是中等师范学校的简称,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文革对教育的荒废,全国各地需要大量的师资充实中小学校,国家决定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进入师范就读,3-4年学制,毕业后分配到各地中小学任教,这些人被称为中师生。
这几天读到几篇网文,内容说的都是关于上个世纪一代普通师范生的,网文的中心很鲜明,强烈呼吁“老中师生应该无条件晋升为高级教师”。文章中这些作者给出了充分的理由。这些网文作者认为,当前的中小学校,一大批精英骨干都是过去的老中师生。这一点我是认同的。
中师是一段浓墨重彩的教育历史,"中师生"这一颇具时代特色的称谓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一度成为优质师范教育的一个符号,其辉煌与经验仍值得人们铭记与传承。为了描述这一段珍贵历史,今年的教师节,记者为您揭秘中师这一段辉煌的教育岁月,听听他们的故事。
时代背景:会理师范校是凉山地区仅次于西昌师范的优质师范学校,八十年代,十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国家结束十年动乱,急需大批师范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凉山兴办了好几所师范学校,会理师范因其地理位置、师资力量、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成为凉山境内较好的示范校之一,报考会理师范的学生都是各地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中师”是中等师范学校的简称,对很多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中师生”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可是在30年前,“中师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身份,荣极一时,多少人期盼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可得。当时初中毕业考取中专、中师的都是全县排名前几十名的响当当的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