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高考的改革深入推进,部编版教材的广泛应用,语文考卷中古诗文等传统文化内容的分量日益凸显。那么,如何助力孩子们更高效地记忆这些古诗文呢?河大卫精心结合最新的部编版教材,将初中7至9年级必须背诵的古诗文60首汇集成册,旨在帮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掌握这些经典之作。
高考古诗文背诵60篇(教材顺序)【说明】①从教育部官网提供的PDF版教材复制,与部编教材的课文内容完全一致。②标题示例:“01 1-07-1 短歌行 曹操”,“01”高考古诗文背诵60篇中的第1篇,“1-07-1”5册书中的第1分册第7课的第1篇课文。
(参照当前统编版教材分册、分类汇总,云南、山西、安徽、吉林、黑龙江等地区2023届、2024届考生参考适用)必修上册(一)文言文1.劝学(荀子)2.师说(韩愈)3.赤壁赋(苏轼)4.登泰山记(姚鼐)(二)诗词曲1.静女(诗经)2.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3.短歌行(曹操)4.
近年来随着“复兴传统文化”的相关政策的指定和国风题材的内容在网络上不断传播,国潮风开始兴起,我们在一些网红打卡点也经常看到有年轻人身着汉服“寻幽览胜”,这说明喜欢传统文化的人群正在增加。在此背景下,高考语文对于以古诗文为代表之一的传统文化的考察也必不可少,而且这部分试题容易得分。
曹操的《短歌行》中的“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两句,后世一直传诵不已,苏轼《赤壁赋》中就曾引用过。
2023年3月,“红学泰斗”周汝昌的经典力作,《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由作家出版社全新再版。该书是周汝昌先生的一部诗词鉴赏之作,这是一部“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著作,书中既有“名人的非名篇”,又有“非名人的非名篇”,还有“名家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