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说,“能吃是福”,意思是吃得多,胃口好,说明身体健康,一切顺利。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如果经常出现类似情况,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分别是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先说生理性因素:比如每天吃饭过于精细:每天主食都以米饭,面条细粮为主,这些食物虽然吃下了肚子,但是非常容易消化,过不了一段时间就会进入肠道,胃部空虚,就会继续感到饥饿。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冰洁今日,一则“男子常有饥饿感,一查患上胃癌”的新闻登上热搜。原来,从去年开始,68岁的李先生发觉自己饭后很快就会饿,胃口变得“异常好”。李先生自认作息规律、经常锻炼,只是爱好烟酒,不会有什么健康问题。
有约君说肚子已经圆滚滚了,依然放不下筷子,总觉得还能再来一盘甜点;明明晚饭吃饱了,但一到睡觉时间就犯“宵夜瘾”,不吃就不舒服;工作刚写几行字,就抑制不住想吃零食的冲动,“炫”完一袋薯片还想再来一杯奶茶……以上这些场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因为脾主化,胃主消,我们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很快就被消掉了,但脾运化的能力比较弱,食物中的营养都吸收不了,所以明明吃的多,但身体营养跟不上,长不胖,另外呢由于脾虚运化水湿的能力不足,湿气下行大肠,所以这种人还容易出现一些大便不成形,或者是先干后稀的情况,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气虚型便秘!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对吃都更讲究了,但是很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而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吃都比较讲究,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数量在中国是最多的,据了解,每年有上亿糖尿病患者需要治疗,但其实如果正常人转变成糖尿病糖耐量是会显示异常,如果干预的早,那么就不容易变成糖尿病了,也可以较为有效的阻止其变成其演变成糖尿病的。
如果你总是觉得饿,吃的多,不要以为仅仅是自己的胃口变好了,这很可能是甲亢。患有甲亢的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而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加速分解,使机体产热和散热增多,人体基础代谢率增加,吃同样多的食物,但消耗却比以前增多了,所以也就更容易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