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抓住时机,于1857年6月重新攻克溧水, 接着, 直下句容,江南大营的旗帜再次高高飘扬。而太平军方面, 由于手中钱多粮多, 可以从洋人手中购买大量新式武器, 又可养大量新兵, 所以, 李秀成得以扩军充众, 不断壮大力量。
江南大营是清朝为镇压太平天国集结起的最后两支直接听命于咸丰帝的野战军之一,清廷聚集全国绿营兵的精锐集结于南京孝陵卫一带,与之配合的江北大营则驻扎于扬州一带,这两支大军逼近天京,以压制太平天国,然而这支所谓的大清精锐却在1856年和1860年连续两次被击溃,官兵死伤殆尽。
1856年,太平天国在湖北、江西和安徽等地接连取得大捷,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金田起义时,太平军领袖尚能同舟共济,关系好得不得了,“起自草莽结盟,寝食必俱,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于一室,得计便行,机警迅速”。
期间,太平天国池州守将韦俊叛变投敌,归降清军,使得太平军在该地区的防御力量受到严重削弱。进入咸丰十年初,洪仁玕、李秀成等太平军重要将领在芜湖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一项精心策划的战略:集中精锐兵力打击江南大营。
在尔后的时间中,淮军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中都大显身手,与湘军不同的是,淮军并没有随着军事危机的解除而随之解散,而是其领袖李鸿章通过利用局势,将淮军成功纳入了既有军事力量的体系之中,使淮军成为十九世纪下半叶实际上负责国家安全的“国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