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是我童年的一束光,照亮我心中的晦暗,照亮我向上的心,八十年代,一本《三毛》是治愈我们整个童年的良药,割完猪草的腰酸、捡完豆杆的双手、喂完鸡鸭的脏乱、拎满水缸无奈,都会在拿到《三毛》时跑到天外,而这时能拥有一本,那算得上是顶顶牛气的家庭了。
三毛流浪记的故事还是小时候在黑白电视上看过,不过长大后那点记忆也变得模糊了,最近在家翻阅整理书籍,在一角落里放着一本闲书,时间都给它的上面镀了一层灰尘,许是许久未打开了,拿起轻轻掸了掸灰,露出了它的名字《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1。读了三毛的故事,我觉得三毛好可怜。他没有爸爸妈妈,没有家,到处流浪。和三毛相比,我简直太幸福了,每一天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回到家奶奶做好了好吃的饭菜,休息时有玩具玩,过年了还有新衣服穿。
三毛,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画笔下的一个家喻户晓的艺术化人物,通过这个人物折射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千万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这套书是中学时期逛旧书摊时候购买的,当时老板一本要价5角钱,一套10本,花了我5元巨款。
张乐平先生孩子的事情需要我们经常关心。我们还有一种习惯也不好,这就是过什么节才想到什么,“三八”想到妇女,“五四”想到青年,“教师节”想到教师,“护士节”想到护士;节一过,任务似乎也完成了,一切还是老样子。今年的“六一”节是不是也会这样呢?我不想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