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克牌的设计,可谓是精深美妙,除了我们所知的J、Q、K上的历史人物外,还与天文学中的历法有关。但也有证据表明扑克牌的最初起源是由中国的纸牌“叶子戏”发明而来的,后经威尼斯商人带到了欧洲。在唐宋时期,民间流行一种纸牌游戏,称为“叶子戏”。在唐人苏鹗的《同昌公主传》有所记载:“韦氏诸宗,好为叶子戏。”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类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数难卷舒,故以叶子写之。”到了明清时期,“叶子戏”纸牌的发展有了新的高度,每幅牌有40张,牌面图案甚多,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
红桃、方块、梅花、黑桃四种花色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一种花色有13张牌,代表着每个季节有13个星期,如果把JOK当成11点12点13点大小王是半点的话,这样算下来,一副扑克牌的总数点刚好是365点,象征着一年的365天,而闰年的话,可以把大小王各算一点,共366点,也就是闰年的366天。
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几乎没有不会玩扑克牌的,而且玩法各异,妙趣横生。黑桃、方块、梅花和红桃,不同的国家有他们不同的解释,例如法国人称其为矛、方形、丁香叶和红心,德国人称树叶、铃铛、橡树果、红心,而意大利人则称为宝剑、硬币、拐杖、酒杯,瑞士人理解为橡树果、铃铛、花朵、盾牌”,而
数字在中国出现的很早,3600年前甲骨文就有了记载,《易经》也有“结绳而治”的记载。《说文解字》如此注释:“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这十六个字充分说明了古代人对“一”的理解与这个世界开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