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东北人、湖南人、四川人等等,我们总能大概描述出他们的群体个性。所以,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当一个河北人在自我介绍时,不仅仅会会说是河北人,总不自觉还会带上地区,甚至还会解释,口音接近于山东、河南或东北。
河北,无论是在自然条件方面,还是在地理位置上,在全国也算得上是得天独厚了。仅在一省之中就包容了北京、天津这两个中央直辖的大都市。另外,河北省还拥有很长的海岸线,可以说是有山有水、有都市有港口。河北境内除了秦皇岛、承德因距北京较近,成为京城的避暑胜地外,省内其他城市在国内鲜有名气。
去了一趟河南之后,回到老家的河北,却发现两个地方之间竟隔着一条黄河,由此联想到河南人和河北人之间的差距,并且这两地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生活习惯上,还有人们的性格、饮食等方面。在大家的印象中,都是相邻的省份,应该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
评论区都太优秀了,对着《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的词义白纸黑字装看不见。算了,掩耳盗铃装睡的人谁能叫的醒呢?把贴词典词义的人骂一遍黑个透,你也改不了一个词典中白纸黑字的词的汉语词义。1 清朝始编《辞源》:②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看到部分河南网友和陕西网友又在为“中原”在哪里争论不休了,本来在前面那篇《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阿Q之争几时休?民科界的三国演义》文章是想讨论这件事的,结果大部分内容都在针对“三星堆民科”们,所以就特写此篇进行论述。“中原”一词最早出自于《诗经》,原本就是“原中”的意思。
在远古时期,河北地广人稀,是中原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汇集之地,“冀”:北方共有之田地。河北作为京畿重地,拱卫京津,自古就是中原民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门户,燕赵多忠义之士,慷慨悲壮,在历史长河中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山西称三晋大地,山东称齐鲁大地丶河南称中原大地丶四川称天府之
长话短说,直接上干货:同化异族,成为新领土的主人秦朝大一统后,中国的土地主要是在两河流域;秦始皇为了开辟疆土,派大量的秦军南下横扫南方蛮族;要知道那时候的南方土地主要的主人都是蛮人;秦朝占据南方之后,大量的秦兵开始世代居住在这里,并大肆的压制当地蛮人男性,霸占蛮人女性,这一点虽然
河北人是什么样的?如果不是最近持续热搜的某唐的恶劣事件,其实印象中的河北,一直是一个存在感比较微弱的省份。过往在网络上,很少看到河北人被地域黑 或河北人黑别人,偶尔也是因为“环京贫困圈”、“中国地貌最全的省份”等话题进入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