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头戴珠冠压鬓齐,身穿百宝锦绣衣”,随着一阵热闹的锣鼓声响起,一场由兖州区山东梆子剧团带来的经典戏曲《打金枝》拉开了“戏曲大拜年”活动的序幕。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妆容精致,唱腔婉转,身段婀娜,台下的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这是济宁市兖州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英烈文化进校园宣讲活动的一个镜头,通过“云”平台,这让全区8万中小学生受益,这也成为该区以“聚人气”为抓手,筑牢宣传文化主阵地、打造志愿服务综合体的又一得意之作。
齐鲁网济宁12月9日讯(兖州台 蒋春艳 通讯员 杨福海)日前,兖州区“戏曲进校园”活动在东御桥小学启动。在戏曲教室,兖州山东梆子剧团的演员们向小学生们简要讲解戏曲知识,介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现场为师生讲解戏曲演唱技法戏曲。随后,演员们精心为小学生进行了戏曲彩妆、戏曲服饰体验。
发布会现场大众网记者 侯畅 通讯员 李岩 济宁报道8月10日上午,济宁市兖州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文化旅游惠民活动新闻发布会。据大众网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兖州区文旅局先后举办文化活动60余场次,各镇街创新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600余场、全民阅读活动2700余场、国学传承活动90余场。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9日讯 10月17日晚,兖州区大安镇李村的文体广场上,灯火通明,一场精彩的戏曲演出正在进行。“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看不完数不尽胜利的消息……”纯正的唱腔,深厚的功底,获得台下群众的阵阵掌声。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4日讯 “走,别错过了王书记的豫剧清唱开场戏,听说还有专业剧团的‘惠民演出’,一定很热闹哩。”吃过了晚饭,济宁市兖州区龙桥街道龙桥社区的居民们便陆续聚集到他们的“百姓广场”,欣赏文艺晚会。群众口中的“王书记”便是龙桥社区党委书记王建军。
6月30日,今年以来的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第三次现场推进会在酒仙桥街道召开,与会同志悄然发现,阵地建设多了文化内涵,活动设计突出文明培育主题,品牌孵化打造更加注重思想引领,机制创新也在“美德+诚信”上下功夫求突破。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魏东辉 韩坤 济宁报道“六月骄阳似火盆儿,麦浪滚滚真喜人儿,孔孟之乡人振奋儿,运河两岸民欢欣儿……”2月11日,济宁兖州区兖曲社里传出了阵阵节奏轻快的山东快书,表演者颜宁正用传统曲艺讲述着新时代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村发展现代化农业带领群众致富的生动故事。
新闻发布会现场大众网记者 侯畅 通讯员 徐璐 济宁报道9月30日,济宁市兖州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兖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围绕群众文化需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新精准化服务模式,不断丰富文化活动供给。兖州区抓牢基层阵地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大众网记者 王爽爱 朱铜辉 李慧 济宁报道“说兖州,唱兖州……大禹治水安天下,九州福地是兖州……”1月9日,“高质量发展看济宁”央媒、省媒济宁行采风团走进兖州东御桥小学教育集团奎星楼小学,听到学生们别具特色的方言快板书在教室里萦萦绕梁。
红灯烛影夜未央,花海彩田人如潮。春节假期,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牛楼小镇”游人如织,长夜如昼。数据统计,2月2日(腊月二十三)以来,牛楼小镇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4万人,营业收入1000余万元,成为全省著名网红打卡地。春节期间,牛楼小镇景区游人如织。牛楼小镇为啥“火出圈”?
近日,济宁市兖州区牛楼小镇景区创新“非遗+景区”模式,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区,开设兖绣、五谷画、凤之羽汉服、传拓等10余项非遗展示体验专区,让游客和市民亲身体验、亲手制作,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成为景区热门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