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5月18日消息(记者周然 徐鹏)日前,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几百名学生在课间跳起了“黄梅戏曲操”。记者了解到,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安庆市今年创新“戏曲进校园”工作,在常态化开展戏曲教学、展演展示等活动的基础上,推出黄梅戏校园课间操。
腕花小云手、提襟肘、顺风旗、涮腰……清脆明快的黄梅曲调响起,安徽省安庆市四照园小学的师生们起范儿亮相,有板有眼做起了戏曲中的动作,一招一式腔调十足,他们做的是黄梅戏校园课间操。安庆市舒巷小学学生跳黄梅戏课间操。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全面贯彻“五项管理”,潜山市源潭中心小学源潭校区从今年秋季开始开展黄梅戏课间操课后服务活动。为提高课间操质量,12月31号下午,该校举行“黄梅戏课间操”比赛,全校一到六年级19个班850余人全部参加。
9月24日,在安庆市体育馆隆重举行安庆市第二届黄梅戏校园课间操展演活动,来自全市七县(市)五区的23支代表队依次登场,各展风采。桐城市龙腾小学办学集团校代表队以整齐舒展的动作和积极饱满的精神风貌压轴出场,荣获二等奖的佳绩。
2024年8月,安徽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的通知》,要求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公办、民办学校,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必须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上、下午各开设一次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2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来源:中安在线】每到大课间时间,太湖县刘畈乡清平小学的校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为了积极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来源:新华网“叮铃铃”……随着下课铃声响起,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操场上交替响起安徽巢湖民歌与西藏传统特色歌曲,同学们舞动身姿,跳起颇具民族特色的舞蹈。这是援藏教师与当地教师合作推出的特色非遗课间操。“我们把西藏特色音乐、舞蹈与安徽非遗文化融合,形成了这组课间操。
为进一步推进阳光体育的蓬勃发展,创新大课间活动形式,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身体素质,11月29日下午,潜山市源潭中心小学举行了黄梅戏课间操、啦啦操展示活动。赛场上,各参赛队伍身着统一服装,以饱满的热情和活力走进比赛场地。
【来源:中安在线】为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深入实施“学生体魄强健工程”,太湖县城西乡树林小学在学区管理中心的指导下,依托学校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大课间内容形式,做到“减下去 动起来”,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快乐成长与全面发展之门。
按照“艺术的盛会、群众的节日”的办节理念,围绕“喜迎二十大”的工作主线,把握惠民乐民的活动主旨,充分运用新媒体助力黄梅戏艺术的传播推广,着力培育年轻受众,重点举办开幕式、艺术展演、传承推广、文旅商贸等系列活动。
近日,郑州市文化路第二小学改良大课间活动,改做戏剧广播操,小学生们唱念做打有模有样,令人赞叹。现在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尝试,你都知道哪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形式?该如何评价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