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陆扬)昨日下午5时30分左右,市一院西区医院住院部,一产妇因注射生理盐水,手指肿胀,导致戒指取不下来。情急之下,她向消防部门求助。救援人员赶到后,为了不给手指造成二次伤害,找来镊子垫在戒指下,然后用绝缘钳慢慢把戒指剪开。10分钟后,这枚戒指终于被取了下来。
发生原因1.在静脉输注某些药物如氯化钾、抗生素、化疗药物等过程中,因所输入的药液本身对血管的刺激或因输注速度过快,可引起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 2. 药液漏出血管外,导致皮下积液,引起疼痛。 临床表现患者感觉输液针头周围剧烈疼痛,继而出现红肿。
案例某门诊部,下午三点多的时候,有几个门诊病人正在输液,患者王某忽然开始发抖,说是浑身发冷、难受。 应对流程立即停药,就地抢救→换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接上生理盐水快速滴入→置患者于中凹位→开放气道,给氧→心电监护→患者血压降低,首选药物为肾上腺素,可给予0.1%肾上腺素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输液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鼓包"。这种现象其实是发生了输液外渗,出现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的过程中,药物渗出血管外引起局部皮肤及组织炎症,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发炎等。
又该如何应对呢?1.这种情况被称为“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2. 多见于输抗生素、化疗药物、静脉营养、甘露醇等对血管壁刺激较大的液体药物3. 与护士扎针没有因果关系4. 绝大多数没有重大或致命危害5. 可采用热敷、外用药物对症处理6. 即使血管条索状改变,也没有关系,还有丰富的
—、药物出现外渗的概念药物外渗时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二、临床表现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30多岁的孙先生是一名外贸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导致经常不能定时吃饭,而且孙先生自己的饮食习惯也不好,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并且喜欢喝酒,所以很早就患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病,但是他也没有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