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看似不着边际的“妄想”,没想到居然还挺靠谱,据农业专家介绍,人造粮食既不是妄想也不是谣言,而是的确存在的,在2021年9月份,我国科学家已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人工合成淀粉”相关成果,即采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原料,通过水+电+二氧化碳的方式,达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合作,首次从野生玉米中成功克隆出高蛋白基因THP9,并通过杂交实验,有效提高了现代玉米的蛋白含量,这一成果今天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编者按:为准确把握玉米市场供需形势,根据农业部全产业链农业信息预警体系工作要求,10月9日,农业部信息中心联合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在吉林长春召开“农业部玉米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会商暨2015年玉米市场形势会商”。
东北主产区玉米即将收割完毕,供应呈现逐渐增加态势。但纵观下游用粮需求,依然十分疲软,企业采购心态谨慎,后市预期偏空,玉米现货价格上涨困难。随着今年玉米价格直线下调,种植户收割后,面临的问题凸显,笔者在此为读者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文 | 青菀杳声闻编辑 | 青菀杳声闻主食的营养成分,可以被人工合成了?人们常吃的主食中,淀粉是最主要的成分。大米、小麦、玉米等一系列谷物,土豆、红薯等一系列根茎,黄豆、绿豆、红豆等一系列豆类,都是淀粉类食物!我们吃淀粉类食物,是为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研究团队与上海师范大学王文琴研究团队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 《THP9 enhances seed protein content and nitrogen-use efficiency in maize》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