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突袭是我军的制胜法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留下许多经典战例。不过这些战例大多是以战斗小组分散在敌阵前潜伏,或者穿插突袭敌军重要目标。在1952年的秋季战术反击作战的第二阶段,38军曾组织过一次千余人的大规模潜伏。
马连山1933年出生,永登县柳树镇人,1949年当兵,1950年入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10师45团3营警卫员。“我深知,自己的每一步行动、每一次警戒都关乎着首长的安危。在枪林弹雨的朝鲜战场,如同首长的影子,寸步不离。
古今中外,无论是在何种性质、何种情况的战争中,最令人可耻的存在,无疑就是“叛徒”。无论是为了功名利禄,还是出于贪生怕死,那些出卖同胞、投靠敌营的叛徒,必然是人人得而诛之。抗美援朝时期,我国志愿军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可耻叛徒——谷中蛟。
引言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南韩军队给人的感觉,似乎从头到尾都是“打酱油”。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朝鲜人民军以摧枯拉朽的攻势打得李承晚的南韩军队溃不成军,后来在美国的介入下才开始扭转战局。中国志愿军出兵朝鲜以后,与其说是援助朝鲜与南韩较量,更不如说是“同美国的较量”。
这件事很快被报告到了76号。汪曼春气的浑身发抖。看着手下几个小特务,有些怀疑起来。“马连山刚刚投诚,就死了!”“是不是你们几个,出卖了他?”几个小特务对视一眼,吓的瑟瑟发抖。“汪处长,我们几个都是您的亲信,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况且,那个马连山,是自己用菜刀砍死了自己。
夕阳下,秦宇从泥坑里爬出来,就看见三个战士站在一起。随着一声巨响,三人坠落断崖。旁边的匪军闪避不及,被带走了几个送死的。剩下的三十多个匪军,刚刚转身,要在马连山的指挥下发起进攻。“哒哒哒哒!”两挺轻机枪在山崖对面响起。二营长沈泉带着一个营,从后面杀过来了。
断崖旁边,秦宇左手拿着一把驳壳枪,右手背着一把大砍刀。他弯下腰,刚刚趴在一棵大树后面,就看见了冲上了敌人敢死队。这些人足足有一百多个人,脑袋上都缠着白色布条,手持清一色的长枪。最关键的是,这些人背后都背着一个炸药包。正气势汹汹的朝着断崖上面冲来。
89岁“回民连”抗日老战士冯树山:“给我一杆枪,我还可以上战场,和小日本再干上一仗!” 近日,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赴无棣车王镇五营后村看望89岁的抗日老战士冯树山。抱着上战场打鬼子的想法加入抗日地方武装——回民支队“老人家,您还能给我们说说抗战打鬼子的故事吗?
记者 王晓明 齐国利 陆继国【引言】记者在无棣车王镇五营后村见到了89岁的老战士冯树山,此时的他正躺在床上挂着吊瓶输液。冯树山老人见记者来,举起打针的手,示意记者坐下。一说到抗战,躺在床上的冯树山精神矍铄,老人家赶紧示意儿子扶他做起来,提及“回民连”三个字,老人家便打开了话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