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联招聘课题组通过对招聘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首次构建了各种职业的人工智能影响指数。影响指数最高的20个职业包括财务/审计/税务、翻译、银行、销售业务等,其“基于工作任务的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分别为0.89、0.85、0.82、0.81,法律/法务/合规职业也位于影响指数前20榜单。
近年来,伴随算法算力的不断进步和海量数据的持续累积,人工智能正在从“决策式”时代迈入“生成式”时代。十年前,学者们普遍认为决策式人工智能短期内难以突破感知操纵、创造性以及社交智慧等瓶颈,并预测技能要求较低的职业将更易被取代。仅仅十年后,生成式人工智能就颠覆了这一观念。
Zhang, Peikang, Yiming Qin, Huailiang Liang, and Liping Zhou. “Robotization and Labour Demand in Post-Pandemic Era: Microeconomic evidence from China”,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Forthcoming.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10月17日文章,原题:人形机器人可缓解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短缺问题一家中国机器人公司已获得汽车制造商500多份工业人形机器人订单。这一进展可能很快有助于缓解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 胡敏文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会不会抢夺人类的饭碗?如果工厂都用上了机器人,那以后工人的出路在哪里?“机器换人”在给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引来诸多争议。对机器人的恐慌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就诞生在美国。
据@央视财经 微博,近日,西日本铁路公司推出一款全新的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日常的铁路网络维护工作之中。这款机器人不仅有着卡通的面容,还具备强大的操作手。此外,机器人还可以进行夜间作业,有效降低了人工作业时发生坠落或触电等事故的风险。
财联社11月5日讯(编辑 牛占林)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马克西姆·奥列什金表示,人工智能(AI)可以帮助俄罗斯提高生产力,并应对人口减少带来的挑战。在莫斯科周一举行的“创造未来”国际研讨会上,奥列什金指出,新技术正在进入经济的各个领域,并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用工荒和用工贵倒逼智能机器人如火如荼,智能机器人来势凶猛,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机器人在不断挤占工人的工作岗位,不可否认未来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会更广泛,对人工的冲击力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解决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普及与工人失业之间的矛盾?这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考量大众智慧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