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的画卷,总有一些尘封的往事,在岁月的长河中泛起阵阵涟漪,抗日战争,那段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扑朔迷离的历史谜团,其中,关于少林寺在抗战期间的角色问题,就如同蒙上一层神秘面纱,引发后人无尽的探究和遐想,开国将军皮定均,在其回忆录中,曾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他在抗战时期与少林寺的一段惊险遭遇,这段记述,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让少林寺在抗战期间的角色问题,蒙上了一层更加扑朔迷离的色彩。
“日出蒿山坳,晨钟惊飞鸟。”一首《牧羊曲》,一部《少林寺》,让少林这座千年古刹,名扬天下。那么,抗战时期的少林僧众,是否也像李连杰所演的那样,用一身武艺保家卫国呢?“皮有功,少晋中”,皮定均,毛主席钦点的开国中将,“皮支”“皮旅”的灵魂。
在我们心目中,少林寺一直是那种英雄豪杰的象征,特别是一部《少林寺》电影,更是让多少人对少林的武术和义气充满憧憬,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寺庙,仿佛从来只与武功和仁义挂钩,似乎没有人会把它跟“汉奸”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今天我来跟大家聊聊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关于少林寺在抗战时期的另一面,这段历史,可能让你感到非常意外,甚至难以置信。
后来,当许世友开始撰写回忆录时,人们就期待着能从他的书中了解到真正的“少林故事”,但奈何,许世友的第一本书《我在山东十六年》中,压根没提少林寺的经历,第二本书《我在红军十年》中,离少林寺的经历,近是近了不少,终究还差那么一截。
少林武当英才辈出,从隋末唐初的十三棍僧护唐王,到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成为历史上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但是鲜为人知的是,武当派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也不甘人后,从武当派走出的更是响当当的人物,一个是开国元帅贺龙,一个是开国。
“少林寺,小和尚,跟着皮司令打豹狼;日本鬼子投了降,汉奸伪顽一扫光。李老虎,山中王,赶出嵩山无处藏;打开登封虎狼死,少林人民喜洋洋。”这是一首流传至今的河南民谣,反映嵩山少林寺僧人积极参加抗日战争的故事。皮司令,即皮定均,中共领导的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
引言1966年春节前夕的北京,即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的第三天。傍晚时分,各大军区的十几个司令员和副司令员吃完饭后聚在一起闲聊。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突然“啊”了一声,众人齐齐望过去。只见一双大手正轻轻将他托起。皮定均还没来得及挣扎,便被放在了那棵树的一个树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