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02-14 09:37显示图片张登峰昨天上午,一阵敲门声响过,当苏州工业园区天域社区居民童建华阿姨打开大门时,发现门口站着一位外国人。童阿姨还不知道,这位外国人是来体验“小巷总理”生活的。苏州工业园区天域社区有不少外籍居民。
“亲自来看一看,才知道中国是什么模样。”近年来,越来越多老外因探寻中国的魅力而来,或旅游或居住,自发担当起中国故事的传播使者,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他们拍的不少旅游、生活等视频,发到外网后成了爆款。下面跟的,满满都是“没想到”“路转粉”等评论。这些视频为什么能火?
我叫霍夫德,德国人,在中国生活了9年时间,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光。而在中国这些年,已经从心理和行为上改变了,因为中国真的太发达,比起德国,甚至是欧洲,在互联网这块遥遥领先,比如支付领域,欧洲人还在用纸币,而中国人只需要脸部识别或者指纹等电子支付手段,这一点上德国就要逊色许多。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街沙顶社区党支部举办主题党日活动,森纳在交流中发表感想。许多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外国人,亲眼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他们经历和讲述的中国故事生动、具体、鲜活…
青岛日报2020年3月5日6版社区“洋居民”:感受到信心和细心侨居青岛的外国朋友讲述他们的抗“疫”故事德国籍友好使者狄沛:街上人少了,但商店里货品充足□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王 凯“有一定的影响,但一切有条不紊。”
xuzs:曾经听过一个笑话:一位中国人到德国留学,与一位德国人为邻居。几天后,中国人厨房里香气四溢的味道馋坏了德国人,于是德国人拿着小本子过来讨教,中国人大 显身手了一翻后,德国人还是摸不着头脑,追问着:“盐放多少克?油放多少克?水放多少毫升?……”中国人膛目结舌,无以作答。
来中国的外国朋友越来越多,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和他们交流遇到一些趣事:有一次在西安兵马俑博物馆遇见一位西班牙姑娘,她在北京语言大学留学,喜欢旅游,她会英语,也会讲一些汉语,听她介绍了自己的情况,问她在中国去过哪些地方,有什么看法,她说去过上海,西安,苏州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西班牙姑娘讲普通话的时候不太会发第三声,问她怎么看上海,她说上海经常下雨,但是“雨”是第三声,她发音是第二声,听起来就是上海经常下“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