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62年,秦国来了一个很特殊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是卫国公族的一个远方偏支子孙。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大家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继承了父亲爵位的嫡长子,后人就是主脉。而其他没有继承爵位的兄弟,他们的后人,就是偏支。而这种偏支的子孙,经过几代繁衍之后,地位往往就会下滑得非常严重。
商鞅 ,姬姓,公孙氏,名鞅,号“商君”。出生于公元前390年左右,逝于公元前338年。他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著有《商君书》、《秦律》、《公孙鞅》等,是依法治国的积极推动者。
这句话给人的感觉似是而非,你说它不对,对号入座,好像周围的公司还真是这么回事;先介绍一下这句话背后的理论支撑,小、中、大三种公司,其实分别就是公司草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三个阶段,其背后的情感、制度和文化三种管理理念也分别对应了道家、法家和儒家三种思想。
【原文】出处《资治通鉴》周纪二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译文】商鞅到了秦国,因为秦孝公近臣景监才得以觐见。在景监的引荐下,商鞅对秦孝公说出富国强兵之术。秦孝公听到后很高兴,于是与商鞅鞅商谈秦国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