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锔瓷匠人瓷器坚硬耐磨,更可持久使用,可瓷器的致命弱点是易碎,每当一件瓷器破碎后,便无计可施,留着无用,弃之可惜,匠人们便开始琢磨如何将破碎的瓷器修补好,发明了独一无二的“金刚钻”和“锔钉”,继而便产生了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
修补瓷(陶)器,日本叫金継ぎ,中国叫锔活。日本修补历史追溯到室町时代(1336年)中国修补历史追溯到宋朝(960—1279年)。但两国修补方法不一样:“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的就是中国要用金刚钻钻孔用锔钉抓牢修补;而日本使用朱合漆直接粘补,如果加上金粉,就是金缮。
编者按:一尊“断臂的维纳斯”,一部八十回的《红楼梦》,半幅的“富村山居图”或者……因为缺失而在精神层面和想象空间上的无限留白,会让人对“残缺”产生情节悬念的美感。但是修复技术往往追求的是破镜重圆,尽最大可能还原呈现事物原来的美好。
记者 杜春娜 实习生 李鲁涵破损的瓷器怎么重新“滴水不漏”?散碎的瓷片怎么通过大漆描金焕然一新?从古流传至今的瓷器修复技艺,如今又重现在人们眼前。张唯佳,这位济南的95后瓷器修复师,在一件件破损的器具中,找到修补的乐趣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