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肉毒素、玻尿酸、水光针……近年来,以注射美容和光电项目为主的“轻医美”“微整形”受到求美者追捧。国家整形美容质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次接受注射美容治疗。迅速增长的医疗美容市场背后,来路不明的产品、不正规的机构都是“变美”之路上的陷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瑛港 北京报道11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湖南半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半岛医疗”)方面了解到,近日湖南省药监局组织了包括半岛医疗在内的多家企业,对超声治疗仪注册证适用范围作统一调整。
“就像以往大家春节前会烫头发、做美甲,现在许多人会选择去打水光针、做光子嫩肤……”春节临近,长春医美消费市场火热,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长春有医美机构预约量为平日2倍,创伤小、恢复期短的“轻医美”项目备受青睐。
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美容抗衰老大会中,从面部年轻化到医美运营及营销管理,从皮肤美容到光电抗衰,13个平行论坛同时开启,来自国内外的医美专家及学者分享了在抗衰老医学、美容外科、皮肤病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外泌体、mRNA、PQQ等抗衰技术备受瞩目。
封面新闻记者 张越熙医美行业迎来专业化、规范化新发展。9月27日,2024美团北极星医美榜在成都正式发布,全国29城114家专业医美机构入选。较去年榜单相比,更多二线城市的优质机构进入公众视野,据悉,此次成都上榜机构4家。
这一年,我们不断感受着市场经济环境的疲软,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各行各业竞争加剧,医疗美容行业更是受到强烈冲击。搞促销、拉流量成为大多数机构的主要拓客手段,上游品牌在其中也深受其害。医美行业是消费医疗,必须坚守“医疗属性”,跳出“价格战”的怪圈。
伴随中国社会对美学标准和求美行为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趋势日益增强,医美逐步成为新消费趋势下的新热点。一方面,渗透率不高的中国医美市场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医美需求者历经多年尝试,消费行为趋于理性且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因此,国内医美市场仍有较大未被发掘的潜力与空间。
继2017年12月,医美平台新氧宣布获4亿元D-1轮融资后,2018年3月16日,新氧再次宣布已完成2亿元D-2轮融资,此次融资由兰馨亚洲投资集团领投,经纬中国、挚信资本、Apax Partners、鼎晖投资跟投。其中,A轮投资方经纬中国已是第四次向新氧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