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94年父母结婚的时候,父亲花290元买了一台“不带卧斗”的飞人牌缝纫机,婚后我母亲还特意学过一段时期的裁缝,但后来选择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学裁缝的经历只能搁浅,但偶尔给家里人缝缝补补的手艺还是有的,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很穷,过日子必须精打细算,衣服都是“缝缝补补接着穿”,所以缝纫机可以说是农村结婚的必需品,过日子是离不开缝纫机的。
赵师傅和缝纫机打了半辈子交道,他觉得,还是燕牌最耐用。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谁家中有一台燕牌缝纫机,那可是件很“时髦奢侈”的事情。直到80年代中后期,燕牌缝纫机仍是抢手货。90年代,燕牌缝纫机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不再销售。
现代社会还是以80后为主,相信广大80年的人们都见过那时候的缝纫机。我们现在的缝纫机都是电动的,而且功能和效率是非常好的。只不过现在的缝纫机很难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而80年代那个时候的缝纫机却不同,小编现在还记得当时的缝纫机是什么样的。
每天早晨都会听到有人吆喝,收旧物了,收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旧家具,还收缝纫机,收各种旧物。缝纫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有的人家还在使用,但是缝纫机的产品始终是不断的更新,最古老的脚登做活的缝纫机,已经逐渐的淘汰。
网络配图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家用多能缝纫机出现在美国,电脑控制的缝纫机不仅将缝纫速度飙升到 1万针/分钟,而且使用电脑控制线迹,大大简化了缝纫、钉扣、锁眼、包边、绣花的工艺,使人类的服装、鞋帽、装饰布艺花样走向无限丰富化。
提起缝纫机,70年代以前的人们怀有特殊的感情,除其售价达几个月工资外,还得凭票购买,谁家添置了一台缝纫机,都会惹得全村人观看。如今成为收藏品,收藏价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收藏渠道有多种,在下面的文章中给大家介绍几个收藏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