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是好多疾病导致患者不能进食怎么办?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就是胃造瘘。胃造瘘有传统的手术方式和新的内镜引导下的方式。传统的手术方式需在全麻下开腹进行,手术时间长、患者创伤大、手术费用高、预后差。
一说到胃管,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不能经鼻咽放置胃管,那还有其他途径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可应用于因意识障碍、昏迷、食管疾病等导致不能经口进食或吞咽困难而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该技术对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且术后恢复快、便捷性高。
编者按:恶性肠梗阻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终末期事件,20%的肿瘤最终发展为恶性肠梗阻。然而,恶性肠梗阻患者预后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恶性肠梗阻的诊疗路径、治疗策略、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均是需要探索的课题。
进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然而有些患者因为疾病丧失了经口进食的能力,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更严重的后果。传统的方法是静脉或鼻饲营养维持,但由于上述两种方法带来的副作用大,居家护理不便等问题,不少家庭并不乐意接受。滨州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采用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帮助人们解决了这一困扰。
近日,普陀区中心医院介入科在消化道介入治疗技术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成功为一名10岁患儿实施了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这一微创手术不仅帮助患儿恢复了进食能力,也标志着普陀区中心医院在该技术领域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80多岁的老伯因为口腔肿瘤几乎无法张开嘴巴,医生对其陆续采取静脉输液、经鼻腔放置胃管维持生命,但最近他的身体开始无法承受这两种营养支撑方式。无法进食,老伯活下去的希望就很渺茫,怎么办?该如何为老伯打通生命的营养通道?
红网时刻新闻怀化4月20日讯(通讯员 封丽果 贺志强)4月19日,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帮扶专家刘志勇的带领下,独立完成了一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这一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重症医学科重症营养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也为更多需要营养支持的危重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4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郑丽君)“这几天,母亲的进食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我们心里的烦恼总算是放下了……”4月4日,家住长沙的何先生再次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找到科室主任蔡安华,除了及时反馈母亲术后恢复情况,也想再多咨询一点日常护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