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徐州 一名90后女孩儿玩蹦床摔成“完全性截瘫”,引起广泛关注。徐州仁慈医院副院长 张贯林:当时她右上肢不能活动,左上肢部分活动,双下肢感觉活动完全丧失,后来我们进行手术治疗,目前患者双上肢活动较术前明显改善,整体情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后期还需要长期康复治疗。
5月25日,悲剧的一幕在江苏省徐州市“幻影星空”蹦床馆内发生。在读女研究生琪琪,在体验“人体炸弹”项目中,被高高弹起,身体在空中弯折,落地后全身发麻,失去对身体大部分部位的控制。经诊断,琪琪因C6、C7椎体骨折脱位,致“完全性截瘫”,丧失了损伤平面以下的所有运功、大小便等功能。
有着各种玩乐体验项目的蹦床馆,是不少家长“溜娃”的去处。然而,蹦床馆内各项目的活动方式、风险等级各有不同。日前,一名5岁的孩子,就在体验一个高空极限逃生项目时摔成了骨折,场馆方和家长之间的责任怎么划分呢?
研究表明,玩蹦床这一项看似简单的运动对儿童的成长大有助益。在蹦床上一系列条件反射的训练,使幼儿通过这些触觉刺激和肌肉训练,在脑中枢建立联系,就可使幼儿的动作变得灵敏,锻炼儿童的臀部、胸部、肩部、背部、腿部、和腰腹部等部位,增强肌肉力量。
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有特别好的力量、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特别是当运动员或者是玩家在空中的时候,要有极高的身体素质,才能控制好身体形态,如果只有意识反应,但是身体不能跟意识去走的话,风险马上就会来,而且这种风险是巨大的。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詹程开 通讯员 寿亦萍为激发婴幼儿锻炼兴趣和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近日,蕙兰社区0~3岁成长驿站联合天天爱乐屋在社区驿站内开展亲子基础蹦床活动,带领1~3岁的小朋友们进行基础的蹦床动作训练,让小朋友们可以在训练中体验蹦床运动的乐趣。
“他们真像飞翔的鸟儿……”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公开组)蹦床比赛激烈进行当中,一位观众发出感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观众认为蹦床是一项能让人“飞”起来的运动。运动员之所以爱它,是因为它能让梦想起飞。
据网友@买盐爆料:在滁州某小区看下有儿童在近三层楼高的假山石在玩耍。孩子全然不知道危险,但路过的人可是看着惊心。没有一点安全措施,家长也不在附近,就这样在如此危险的环境玩耍。出了事,谁负责。孩子的安全问题真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黄珊汕、何雯娜、陆春龙等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蹦床比赛中屡屡斩获佳绩,以及影视节目中频频引入精彩好玩的蹦床游戏环节,蹦床运动开始在中国普及开来,并以参与度高、有趣好玩、强身健体等优势迅速引领运动健身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