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由渤海造船厂建造的091型“核动力攻击潜艇”;“长征一号核潜艇”主要参考数据为:一座90兆瓦压水堆单轴推进,舰长98米、宽10米、吃水7.5米,水上排水量4500吨、水下5500吨;
近日,经报国家文物局备案,山东省文物鉴定中心下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革命文物定级报告》,公布2022年度文物定级结果为:一级革命文物21件/套,二级革命文物7件/套,三级革命文物5件/套,一般革命文物1件/套,累计34件/套。
它们是守卫国家安全的“战略盾牌”,神鲸蹈海,剑指深海大洋,水下蛟龙,藏迹万顷波涛。走进海军博物馆的历史长廊,“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在毛泽东主席发出伟大号召仅仅10年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就在世人的惊叹中下水。
1958年6月18日,中央军委组织了第一次核潜艇研制会议。由于缺乏相关人才和专业资料,研制工作困难重重。为此,黄旭华等科研人员带着“三面镜子”,在国外海量零零碎碎的报道中,逐步寻找到核潜艇研制的线索。经过16年的艰辛探索,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长征一号”研制成功,正式编入海军序列!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军号海报:徐占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海上展区,静泊着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长征一号,它见证了人民海军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峥嵘岁月,在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留下了绚丽的航迹。
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工程总设计师。 新华社发 据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2月7日讣告,广东揭阳籍中国工程院院士、该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前言:更多时候,大家对“长征一号”的认识,是因为“东方红一号”,但其实,除了开辟中国问天路的“长征一号”火箭外,中国还有一艘开辟水下路的“长征一号”,其艇内6万多个零部件全由人工制造,如今正值中国海军节,其再次亮相青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其身上有哪些亮点吧?
导语 即日起每周二至周日“长征1号”核潜艇一天开放4场!(10时、11时、15时、16时)。点击上方关注账号,跟踪查看#青岛便民信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核潜艇预约方式及参观须知(4月30日更新) 即日起每周二至周日“长征1号”核潜艇一天开放4场!
2月7日,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