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一首王安石的古诗,诗中写出京口和瓜洲之间只有一条河流的距离,而钟山之间也隔着几座高山。温柔的春风吹拂在我的脸上,皎洁的月光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照亮我回家的路。
洞房花烛之夜,王安石紧张地推开房门,轻轻挑起红盖头后,他看着貌美如花的妻子,拘谨地作了个揖说:“夫人放心,我今后肯定一心一意对待你,此生绝不会纳妾。”但是在结婚当晚,两人合卺酒也没喝,王安石就转身离开了,留下妻子吴氏一个人无奈地等待。
因为这两个人,共同牵涉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桩悬案:究竟是谁导致北宋灭亡的?因为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变法改革,造成许多弊端,引起扰民、损民的后果,更造就了蔡京等一批政治投机分子,为北宋的灭亡埋下祸根。
论出身,王安石出生于官宦之家,从祖父那一代就开始做官,他的父亲王益就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无论在哪里做官,都会整治贪官、打压豪强、照顾民生,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以杜甫为偶像、父亲为榜样,立下了为民请命、改善民生的志向。
王安石生在宋仁宗年间,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是众多文人之中惟一一个以直面改革社会而闻名的诗人。在这样的风气下,一个做了八九年宰相,在政坛上呼风唤雨,炙手可热的人物,却终生只有一个妻子而且绝不纳妾,甚至别人给他纳好了妾,根本不会有任何麻烦,他也坚决不接受,这就更难能可贵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荆国公王安石。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不好理解的问题:很多人,可以对外人说得头头是道,轮到自己的时候,却什么也做不好。作为夫妻,习惯性去要求对方,希望遇到什么样子的人,管住对方的一切,但是对自己的要求,就放松了,甚至是模棱两可的。
理应成为翩翩佳公子的王安石却和大家不太一样,北宋时文人还是很注重仪容仪表的,世家子弟更是如此,王安石这个人却非常邋遢,经常因为不洗澡衣服皱巴巴而看起来脏兮兮的,苏洵就曾经说他:“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