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愿谈也不愿想“死”这个话题,但是亲眼目睹一些同事还未到退休年龄就因病离去,对自己的冲击相当大。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对死还是有着惶惶不安的恐惧。最近偶尔看见《西藏生死之书》一书,带着一种神秘感、大致浏览了一下其中的内容,觉得有了一些粗浅的感受可以示人。
人活着的时候,荣华富贵或许分配从不均等,但唯有死亡是最一视同仁的,是最公平的,它对待每个人都一样。它不仅提供了对死亡和临终的深刻洞见,更是除《易经》、《道德经》外,在欧美引起巨大的轰动,一部引导人们理解生命真义、追求精神成长的宝贵读物。
而逐渐学校发现很多优秀的人,而社会后真的发现世界真的不是非黑即白,人不是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立场和道义,社会价值,利益中寻求自己接受的平衡杆和幸福,资源并不是无限,所以我们接受到别人的信息也是改变的,所以欺骗或者被出卖,被诟病,我们学会一定的处世默认的行为逻辑,艰难修行,获取和追求金钱权利,人丁兴旺,阖家幸福,世俗的成果,为最后可以不错的社会评价心理安心一种安宁不错的安安静静,小病小灾可以接受的走到最后,寿终正寝,不去医院或者最后回家。
大多数人就像西藏生死书里写的,“我们大多数人都在醉生梦死,都是依循既有的模式活着:年轻时接受教育,然后找个工作,结婚生子,买房子,在事业上力争上游,梦想有一个乡间别墅或第二部车子,假日和朋友出游,然后准备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