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脑?大脑是否也可以借鉴人工智能运行的原理和方法?……松山湖科学会议掀起一场“脑风暴”◎本报记者 叶 青 龙跃梅“为什么脑科学这么吸引人,因为它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大家去解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开门见山地说。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学科与AI技术的合作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18日举行的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暨首届科技文化节开幕式上,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人工智能专家围绕AI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的融合运用展开对话。
4月20日,以“脑科学与类脑技术”为主题的2023松山湖科学会议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召开,会议集结了60多位院士专家,共召开了1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专业委员会闭门会议以及“脑科学”“类脑计算与系统”“类脑芯片”“类脑智能信息处理”4个专题分享研究成果。
为进一步激发女科学家创新活力,发挥女性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的重要作用,“科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她”力量专题论坛于2023年10月14日下午在绍兴顺利召开。
今年86岁的顾凡及,曾经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计算神经科学的科研与教学。退休以后,他开始写科普书,决定把科普创作和翻译作为自己余生的事业和追求,至今已出版16本科普著译,包括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脑科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