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显著,对各国的气候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我国,冬季的气温状况备受关注。今年冬季,尽管大规模的寒潮天气并未频繁出现,但冷空气的活动依然较为频繁,全国范围内的气温变化较为复杂。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从整体来看,冬季气温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随着2024年12月拉尼娜现象的回归,全球气候将迎来一波新的震荡。作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冷对手”,拉尼娜的出现标志着太平洋海域的降温,随之而来的将是全球天气的剧烈变化。虽然今年的拉尼娜现象相较以往显得较为温和,但它对气候模式的影响却依然不可忽视。
蛇年首场寒潮来了,上海进入速冻模式。今天(8日),中心城区最低温逼近零下4.2℃,创今冬新低,成为近35年来2月同期最低气温,郊区最低温零下6.1℃。巧的是,就在昨天(7日),国家气候中心宣布,依据最新海温监测结果,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
来源:【开封日报-开封网】全媒体记者张仲鹏 入冬以来,我市平均气温偏高,引发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的讨论。从目前来看,今年是拉尼娜现象较为明显的一年,很多人认为拉尼娜现象出现意味着冬天更冷甚至带来超强寒潮。
澎湃新闻 2月6日,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最新海温监测结果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测显示,拉尼娜状态2月3月将维持,到了春季中后期将会减弱至中性状态。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会引起全球气候异常。
近日,来自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海温监测结果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拉尼娜状态将维持2到3月,到了春季中后期将会减弱至中性状态。刚刚结束的寒潮和拉尼娜有关吗?拉尼娜究竟会如何影响我国、甚至全球天气?一起来听听它的自白。Hola!
参考消息网12月16日报道据埃菲社12月11日报道,根据世界气象组织11日发布的预测,通常与气温较低有关的拉尼娜气候现象可能会在未来三个月内出现,尽管强度较弱且持续时间较短。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在最新公报中的预测更新,这种现象有55%的可能性会在今年12月到2025年2月之间出现。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