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深群众与社区之间的纽带,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参与感。8月18日,长风街道组织开展“活力长风‘圈’出美好生活”——长风街道“十五分钟生活圈”项目参观体验活动,邀请市民代表进行观摩交流。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驻新西兰特约记者 王淼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近来,世界上不少城市都在推进15分钟生活圈,让居民可以在短时间内步行或骑自行车到达所需的服务设施,例如学校、医院、超市、餐厅和公园等。
住在自然里,有水有树有花有诗意,活在现代中,吃饭出行购物都不愁,这,大抵是很多人心目中最美好的生活的样子。而这样的生活,自然离不开一个环境优美外加周边设施齐全的“15分钟生活圈”。提起“15分钟生活圈”,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这个概念与城市的快速扩张有分不开的关系。
图说:“浦汇生活·烟火蒙西”之“数字公话亭” 黄轩供图姚丽萍/文数字公话亭,亮相了。核酸检测亭,变身了。书报亭,期待中……明年,申城将全面开展“15分钟生活圈”行动。15分钟生活圈,之于申城市民,意味着什么?那是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是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是灵动城市不可或缺的烟火气。
方翔/文当地时间12月14日,在加拿大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上海主题宣传片向全球呈现了这座超大型城市在城市生态建设、河口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和实践成果。
近年来,多地加快推进实施“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建设“美丽街区”。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67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建设15分钟生活圈,64.7%的受访者认为各地情况差异较大,不应照搬统一模式,62.
据了解,银河北路街道办事处为进一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精心打造了“15分钟生活圈”导示图。“15分钟生活圈”导示图主要展示了以小区为起点,居民步行15分钟内能到达的社区居委会、微型消防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医院、学校、商超、菜市场、银行及公交车站点等地。
我们的城市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犹如一张张底纸,在城市规划和城市治理的笔头下被描摹得更加精彩。博闻推出常设栏目“名词放大镜”,寻找城市规划和城市治理中的新鲜词汇。“15分钟生活圈”“街道眼”“公园城市”……每一个饱含“城市”意味的词汇背后,透露着城市发展的脉络和智慧。
请听题:什么是“15分钟生活圈”?这个简单,“15分钟生活圈”就是从我们居住的社区出发,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的生活服务机构,包括农贸市场、商场超市、晨练晚练点、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已经成为很多市民向往的生活方式。经历26年发展,万里社区从阡陌农村“蝶变”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正着力打造“万里桃源”。但这个大型社区也面临硬件老化、水质有待提升、功能配套仍不完备等问题。
一座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居民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一座城市是否有温度的重要评判标准。雄安新区在开展大规模建设和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同时,下足绣花功夫,构筑宜业宜居“人民之城”,打造“15分钟生活圈”。在这里,居民们的新生活过得怎么样?老人过得是否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