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重庆大剧院大剧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音乐会现场,精彩演出赢来观众热烈的掌声。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欢呼、起立、喝彩、鼓掌……9月17日晚上,重庆大剧院大剧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音乐会落幕时,指挥丹尼斯·罗特耶夫面带微笑,携乐团全体演奏家多次谢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5日讯(记者 龙文泱 摄影 朱寒冰 通讯员 李佳蔚 刘晶 魏晨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很多人熟悉,你听过柴可夫斯基的“命运”吗?今晚,雅韵三湘·音乐经典2021湖南音乐季开幕式音乐会在长沙音乐厅上演。
在哲学家尼采的思想中,“命运之爱”一词具有特殊意义,他将这种精神状态解释为:对人生中的任何境遇都坚定热情地接受,不寻求抹除它们的过去,接受人生中出现的每一件事,无论福祸,更无论成败,拒绝去后悔,也拒绝去润饰过去。
在西方交响曲创作史上,有着“第九魔咒”的说法,贝多芬、马勒等不少作曲家的“第九交响曲”都是生命尽头的豁然升华。“第五交响曲”则是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命运的大转折。而“第六交响曲”往往是命运激烈转弯过程中的一次骤变,通常都有着荡气回肠的感觉。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是其少有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大交响曲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红网长沙3月7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每年的3月,交响乐迷们都会期待一份节目单,这是湖南交响乐团一年一度的华丽表演,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等等,大师们的经典音乐,通过湖南音乐季,“飘”入湖南乐迷的耳畔。
在1888年与梅克夫人的书信中也能看到柴科夫斯基创作《第五交响曲》时不断变化的心路历程,从“等哪天我写不出曲子了就去侍弄花草”的消极,到“万事开头难,好在灵感渐渐来了”的自信,再到“我不得不从自己迟钝的大脑中挤出乐思”的抱怨,直到创作完成后“我似乎没犯大错,一切都很顺利”的小心翼
“清醒梦境:声音的旅程”近日在上海西岸美术馆对外展出。作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展陈合作项目,展览将近15件/组来自蓬皮杜中心的新媒体馆藏与中国艺术家的视听装置与声音雕塑共同展出,更广泛地看“声音”作为媒介和声音自身潜能。那么,什么是“声音艺术”?
近日,德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克里斯托夫•艾申巴赫再度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绎德沃夏克、巴托克与柴可夫斯基作品。这是我第六次现场领略这位曾与乔治•塞尔、卡拉扬合作过的传奇大师的风采。2016年6月,艾申巴赫大师曾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了两场德奥作曲家作品专场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