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周慧晓婉)波兰电影大师安杰依·瓦伊达上周日晚在华沙因病离世,享年90岁,此消息由瓦伊达同僚导演采客·勃朗姆斯基透露。瓦伊达,1926年3月6日生于波兰的苏瓦乌基,曾任波兰电影协会主席,是“波兰电影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波兰电影学派”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夜车》《下水道》《萨拉戈萨手稿》《英雄》《修女乔安娜》《一代人》◎黑择明未来并不可期,也并不客气上世纪90年代初,“波兰电影之父”,戛纳、威尼斯、柏林、奥斯卡的尊贵嘉宾,三大终身成就奖得主,世界级大导演安杰依·瓦伊达突然发现自己没戏拍了。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所以,经历过这个时期的许多人看过不少苏联电影,也最喜欢唱这些电影中的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玛丽诺之歌》、《红莓花儿开》、《我们又要去航行》等,某种程度上,前苏联电影和歌曲是这一代人的青春和美梦,直到如今还未醒来也不愿醒来。
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国际电影长片”奖,[寄生虫]赢得毫无悬念。也由于它的光芒过于耀眼,让人容易忽视同样获得提名的其他4部电影。这都是过去一年里,全世界最优秀的几部非英语电影。[痛苦与荣耀] [悲惨世界] [蜂蜜之地] [基督圣体]那么问题来了。
无论在什么体制下,青春都是伤身的。——大岛渚日本电影分为时代剧和现代剧,大岛渚好奇是否欧洲也以时代来划分的电影。他以波兰导演安杰耶·瓦伊达为例来解决他的这一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大岛渚展现了一个在面对历史而悔恨的瓦伊达,那个从内到外都充满困惑的瓦伊达。
当地时间2月16日晚间,第73届柏林电影节如期开幕。本届的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美国演员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偕罗马尼亚导演拉杜·裘德、德国导演瓦莱斯卡·格里策巴赫、伊朗裔法国籍演员格什菲·法拉哈尼、美国选角导演弗兰辛·梅思勒、西班牙导演卡拉·西蒙以及中国香港导演杜琪峰在内的评审团成员亮相。
开幕式现场全场肃立一分钟后,轮到了另一位新任艺术总监、意大利人卡洛·查特里安发言:“我们坐在电影院里,就都是电影观众,不分什么阶级、语言和信仰。电影让我们走到一起,而这种团结,正是电影的意义所在。电影能让人发梦,越是人生艰难的时刻,拥有梦想便越重要。柏林电影节对于柏林人和我这样的
1、《13朵玫瑰》;电影整体长但无多余部分。 喜欢的一些电影镜头:从最开始一幕一幕展示13位姑娘。展示了她们的不同人格,虽然很有限,但尽可能告诉了我们。 13位姑娘也要被拉走死刑的镜头,监狱里的所有人为她们送行,这也是第一次集体不再唱歌,敲着空碗,很悲壮。
1991年,苏联轰然解体,全球格局也随之迎来了巨大的转折。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那些被长久掩埋在黑暗深处的秘密,也被浪潮无情地拍打上岸,逐一暴露在世人的眼前。当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进行权力对接时,一份秘密档案放在了他的办公桌前。
美国杂志《新共和》(New Republic)在最新一期刊出了一份题为“影史百大最重要政治电影”的片单,纪录片《阿尔及尔之战》位居榜首,中国导演贾樟柯也有两部作品《站台》和《世界》入选。诞生于1914年的《新共和》,是美国老牌的文化政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