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他也是那个时候美国的“钉子户”,那么梭罗是怎样成为钉子户的呢?在人文方面上,梭罗更像是无政府主义人士,他反对纳税,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繁盛的时候,美国依然保持着奴隶制度,在梭罗看来,这更像是社会的一种嘲讽。
亨利·戴维·梭罗是一位19世纪美国文学家、哲学家和自然主义者,他的思想和作品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文学、环保和社会运动。梭罗生于1817年,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受到优质教育的熏陶,对自然和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845年7月初,梭罗选择了一条与大多数人不同的路,到瓦尔登湖旁边去过真正的生活。就算是到了今天,如果有朋友没存款却要去隐居,我都忍不住要为他捏一把汗,这么复杂的生活,他要怎么办?隐居了他要怎么赚钱?没有钱怎么生活?
1845年,梭罗28岁了,除了偶尔打打零工赚一点生活费之外,还没什么成就。那时候,人们崇拜物质,生活被物质、金钱充满,每个人都在物质的猪圈里打滚,梭罗觉得,这不是正常的生活,所以他宣布:“我要到森林里,因为我要过真正的生活,我要活得充实,吸取生命中的精髓,抛弃一切与生活无关的事物,当我死时,才不会发觉白活了一场。”
1845年,28岁的梭罗,做了一个惊天的决定,他要去森林里生活,撇开金钱的羁绊。他说:“我要到森林里,因为我要过真正的生活,我要活得充实,吸取生命中的精髓,抛弃一切与生活无关的事物,当我死时,才不会发觉白活了一场。”很多人忙着寻找成功,忙着寻找金钱,梭罗却要去寻找真正的生活。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读过《瓦尔登湖》的人,另一种则没有。犹记得很多年前观看美国电影《死亡诗社》,男主角尼尔·佩里和他的伙伴们第一次加入“死亡诗社”时所朗读的宣誓词:“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才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本文约6800字,阅读约13分钟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https://mp.weixin.qq.com/s/IwGsmyi12vLf23odEQ7Tew瓦尔登湖。图源:walden.org梭罗,一个与世无争的灵魂,一个向往自然的心灵。
他终身未婚,只在22岁时有过一次短暂的爱情——追求一位在夏天来访的17岁少女未果。1906年,霍顿·米夫林出版社出版了共计20卷的梭罗作品集,让美国人以及世界上所有热爱自然的人们终于发现了这位伟大的自然思想家。
不管是谁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一个人在生活中获得自己的故事,不管生活好与坏,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记忆,只不过人与人之间很少喜欢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宁愿留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其实有时候敞开心扉也挺好的,最起码能让自己舒服点。
看到一条短视频,苹果手机发明者史蒂夫·乔布斯对话《瓦尔登湖》作者亨利·戴维·梭罗,两人相差138岁,能够“对话”,得拜AI软件所赐。这是一次隔空对话,谈论的话题蛮有意思,乔布斯认为智能手机提升了人们的旅行体验,更改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哪怕是打卡式的旅行,也具有特定意义。
有些人,尽管不常出现在江湖,但江湖却从未忘记过他,就像大家都熟知的男神梁朝伟,到现在他的演技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后辈们无不期盼与他并肩前行,最终依旧只能望着他绝尘的背影,神秘、难以忽视,两相矛盾的形容词,放到梁朝伟身上没有二元对立,反而交互衬托,存在感强烈,倒是成为无双。一种比较规矩跟认真,像是刘德华,让他练 30 遍他就会练足 30 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