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国战列舰系列的开篇之作,主讲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建造服役历程,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艺术画,这不是二战前建成的那个南达科他级,不知道的话请不要在下面乱喷谢谢由于这场军备竞赛过于疯狂,各国的经济事实上无法支撑他们这样折腾。
但可悲的是德国在一战中失败了,他们的海军也全军覆没。第一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是1930年4月22日《华盛顿海军条约》的五大缔约国在伦敦召开的,最终签订了《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通称《伦敦海军条约》,不过法国和意大利本来就对5:5:3:1.75:1.75的比例非常不满,所以法国和意大利就没签字。
说到战列舰时代的最强海军,在一战及以前,从前无畏舰到无畏舰,再到超无畏舰,都应该是英国海军处于领先地位,不论是单舰水平还是整体数量都是非常强大的,在“海军假日”后,英国海军的新型战列舰发展缓慢,在二战时代的高速战列舰时代中,美国海军的新式战列舰们,在数量和质量上,实际都成为最具时代代表性的军舰之一,不过有一个问题是:美国二战前的战列舰中,从西弗吉尼亚号BB-48到北卡罗来纳号BB-55之间,存在编号的空白。
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在美国海军的战列舰中是少数几艘与对手战列舰展开激烈炮战的战列舰之一,因而在美国海军中较有名气。"西弗吉尼亚"号是美国海军1916年度三年建舰计划下建造的战列舰,虽然遇到了华盛顿军缩条约,但勉强被保留下来,成为科罗拉多级战列舰4号舰。
在战列舰的发展到无畏舰时代后,军舰开始采用统一弹道性能的主炮,舰炮的口径不断放大,射程也越来越远,无畏号的火力覆盖范围,比当时最大舰炮的射程,还要在远3公里左右,英国无畏舰圣文森特级305毫米主炮,最大射程已经达到了19.38公里,这就需要射击指挥所在更高位置,才能看的到弹着点,甚至需要舰载水上飞机飞临上空,近距离观察弹着点以便修正弹道。
自1911年美国海军军舰造修局决定建造重点防护的内华达级战列舰以来,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了长艏楼船型,前二后二炮塔布局,343毫米主装甲带,最高航速21节的技术特点,这种设计思路也被美国海军史学界称为“标准型战列舰”。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一举击沉击伤盟军40余艘作战舰只,毙伤和俘虏30余万人,占领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但日军发挥得再好,都没法改变失败的命运,战争结局已经决定在双方的造船厂里了,美国强大的工业体系生产了海量的战争物资,但是,如果没有足够船只就无法将人员物资输送过广袤的大西洋和太平洋,美国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应对德国的潜艇战,美国数学家经过各种复杂的计算,认为用几艘军舰护航一艘运输船是不经济的,真正有效的是,假设德国潜艇每个月可击沉50万吨运输船,美国就每月生产100万吨新船,当造船速度超过击沉速度就能保证能赢得这场战争。
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五个海军强国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主力舰的吨位和主炮口径,并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总吨位比例为5.25:5.25:3.15:1.75:1.75。
在一战后期,海军强国们开始发展主炮口径更大,火力更强的战列舰,其中美国率先于1915年开工了装备406毫米舰炮的科罗拉多号战列舰,日本也不敢落后,1917年开工了主炮口径更大的长门号,成为了“海军假日”期间巨炮大舰中的数据最强者。
“长门”号以防护力超强、攻击力超大而著称,曾硬扛美军两颗原子弹的攻击而不沉没,它是怎么做到的?众所周知,日本一直都在梦想着“征服亚洲、称霸世界”,一直都在扮演着侵略者的角色,无论是击败晚清的北洋水师,还是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日本海军的大口径舰炮都决定了海战的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