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肆虐期间,为了研究出“抗疟”药物,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医学研究,经过不懈的实验,终于找到了抗疟药物-青蒿,并冒着损害身体健康的风险,对青蒿进行了提取,后又不惜以身试药,保证青蒿素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昨天,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问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获得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第一人。“屠呦呦的发现,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和苦恼,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国际科学界这样评价这位中国的女科学家。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刺猬公社摘取媒体人微博,与你分享。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小朋友们好!上一期我们介绍了病毒学家,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顾方舟的故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屠呦呦。她,研究和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在我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将中医药成功推向世界。
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摘取诺贝尔奖一事继续发酵。据@中国日报消息,12月4日下午,屠呦呦启程前往瑞典,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等前往机场送机。
屠呦呦研究员获诺贝尔奖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10月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应媒体要求召开见面会,中药研究所党委书记朱晓新和首席研究员姜廷良,就“屠呦呦获诺奖”这一热点事件答记者问。屠呦呦其人之前有媒体报道,屠呦呦老师的性格比较耿直,而姜廷良对她的第一评价是”非常认真“。
本期主持 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 杨晓燕自昨晚起,朋友圈就被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各种消息刷屏。更令人骄傲的是,她就来自我们浙江宁波。作为家乡媒体,浙江日报也第一时间采访到了她。屠呦呦是如何对家乡记者表达的?她的诺奖之路背后又有怎样的艰辛?今天的浙江日报统统告诉你。
2015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85岁的屠呦呦正在洗澡,突然外面传来老伴李廷钊的声音:“你获奖了!”屠呦呦以为是哈佛大学颁发的医学院华伦·阿尔波特奖,她完全没想到的竟然是诺贝尔奖!不久后,蜂拥而至的电话、邮件、鲜花、访客,让她应接不暇,屠呦呦终于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奖的分量。
屠呦呦怎么读:tú yōu yōu屠呦呦简介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祖籍宁波鄞县(今宁波鄞州区)。父亲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将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已于今日启程,赴瑞典出席颁奖礼。据屠呦呦所在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透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传》即将推出,即日起在当当网预售。
网上有种观点认为:评委会认为屠呦呦“无博士学位”“无海外名校留学经历”“无足够的核心期刊”,所以无法获得院士身份。实际情况没有这么简单。事实上屠呦呦无法获得院士身份是中医思想与现代医学之争,是学术圈子之争,是院士评选标准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