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血性的封建王朝,可惜明朝的皇帝寿命太短,更替频繁。战争过后,百废待兴,他积极恢复农工商业,免赋税,疏通大运河,对接南北方,推崇儒家思想,完善文官体系,可谓是励精图治,让普天下得到了休养生息。
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1370年5月,他被封为燕王,王国的首都在北平(今北京)。朱棣是一位有能力的指挥官。他接受了父亲对其长兄朱标和朱标的儿子朱允文的任命,但当朱允文作为建文帝登基并开始处决和贬低其有权势的叔父时,朱棣找到了借口,起兵反叛其侄子。
开国皇帝庙号为“祖”,标志着他是本朝的第一位祖先,其他继位皇帝的庙号里,则没有人再敢称“祖”。但是,唯独明朝有些特殊,他们的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位皇帝朱棣,庙号却成了“明成祖”,一个朝代里居然有了两位“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随着电视剧《山和月明》的热播,明朝这个由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热度高涨,对于朱棣这位藩王出生造反取得皇位的帝王评价也是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朱棣是具有重大历史功绩的,封建王朝的皇位之争的确对于黎明百姓来说是一场灾难,但以历史的眼光看,朱棣的功绩也是不容磨灭的。
嘉靖皇帝可以说运气非常不错,他只是一个藩王,按说跟皇位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上天眷顾他, 他的堂兄弟明武宗正德皇帝去世的时候没有一个后代,国不可一日无君,群臣就选举嘉靖皇帝当皇帝,嘉靖皇帝知道以后欣喜若狂,原本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和皇位是没有关系了,谁知道最后竟也成了皇帝。
自有庙号以外,我国古代的各个王朝中只有开国皇帝的庙号才能是“祖”,此后历任皇帝无论功劳有多大,都只能是“宗”,可是在离我们最近的明清两个朝代,明朝有两个祖,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清朝有三个祖,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皇帝和清圣祖康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