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了解到,海北州围绕“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融合发展”的红色旅游发展思路,积极打造海北特色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进一步丰富“梦幻海北”文化内涵,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8月3日,2024澳门学生青海研学营的师生先后参观了普氏原羚自然教育科普馆和青海原子城纪念馆。随后,青少年们走进了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金银滩草原的原子城纪念馆,拉开了一场触动心灵的研学之旅。
海北州金银滩-原子城景区位于青海湖北岸的海晏县,这里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发源地,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全省生态文明成果展示地,也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世界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诞生地,更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所在地。
作者:陆琼 周存云(分别为中国文物学会秘书长、理事)青海省的金银滩草原,因为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而成为人们心中浪漫的化身。其实,在那里,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一群人用三十年的青春,铸就了一段感天动地的壮美浪漫。
视频制作:党成恩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包拓业 党成恩 报道)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美丽的金银滩草原上,有一座被世人誉为“原子城”的神秘之地。这里,曾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摇篮。
座标在青海省会城市西宁市110多公里的海晏县金银滩大草源,总面积1167平方公里,在这里生活着1700多户,9000多名臧族农牧民。这片曾经在中国地图上神秘消失的茫茫大草原,是一片地势开阔、水草肥美的天然牧场。
资料图翻拍自《走进原子城纪念馆》一书。潘雨洁 摄眼前这张黑白照片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照片中,四位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站在自己居住的帐篷前。这是一张很偶然的合影,四名刚刚来到西北大草原的上海姑娘,想给家人报平安。图为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内,游客参观照片聆听背后故事。
新华社记者 江 毅 李琳海 史卫燕深秋时节,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金银滩,牧场渐黄,牛羊觅食。极目远眺,一座座富有年代感的建筑“散落”草原深处。这片神秘“禁区”位于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被誉为“中国原子城”。如今,遍布草原的厂房,随处可见的遗迹“讲述”着那段曾被“尘封”的历史。
原标题:中国原子城见证“两弹一星”精神传承60载青海湖畔金银滩,平均海拔3200米,最低气温零下30摄氏度。60多年前,一群人顶风踏雪,从3顶帐篷起家,隐姓埋名干起惊天动地事。多年后,这里被誉为“中国原子城”。
“去海北看看,那里有原子城展馆。”7月18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中国甘肃网组织的第十四届“重走中国西北角”青海线师生来到了张福谦老人口中的海北藏族自治州。青海原子城纪念馆 屠锐 摄在金银滩草原,国营二二一厂于1987年6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揭下了神秘的面纱。
中国原子城,坐落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这里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在这里诞生,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在这里孕育。这里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地方,是永远能给国人以信心、信念、信仰和力量的精神高地。
“8点钟,老邱住上房,开始梳辫子”“10点30分,梳完辫子”“11点30分,第一次检查完毕结果正常……”60年前的10月16日,下午3时,位于中国新疆罗布泊的荒漠里,金光喷发、火球凌空,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新疆罗布泊,随着一声惊雷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1955年中国提出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以来,全国发动多个产业行业支援,动员数十万人投身参与,其中不乏广东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