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9日讯,在艺术家圈子中,1987年出生的陈建周,画猴子很有点名气,用同行的话说,你也许不认识他,但也很可能看过他画的猴子。因为,他笔下的猴子,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很像。 陈建周《西游记》“我从小就喜欢看《西游记》,喜欢里面的孙悟空。它是非常聪明的。
还有几天马上就要过年了,中国农历上正式迎来猴年的降临。而在同样有着生肖文化的邻国日本,一到元旦就可以算作猴年啦。猴子的形象在日本也非常的受欢迎,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现实和动漫中那些日本的猴叽们!动漫中的猴子在不少日本动漫中都有猴子的形象和相关设定出现。
2016年是申猴之年,在中国,“猴”这个生肖年具有相当独特的含义和文化。很多人对中国猴文化的了解,是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撰著的《西游记》开始的。其实,猴文化在中国的发起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古代民间,猴子的身影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画家李龙潭夏莉娟在中国的生肖文化中,猴子是十二生肖之一,在我们的周围会经常碰到属相是猴的亲友。有趣的是,一些属猴的人常会觉得自己有着猴子的某些性格特质,或者跟猴有某种特殊的认同感。即将步入丙申猴年,在国画名家李龙潭看来,猴文化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猴年将至,让我们来说说中国文化中的那些“猴”。语文课本里的猴这可爱的生灵走进我的课本,让平日沉闷的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课本上的那群猴子真有意思——杞人忧天,范仲淹忧天下,猴子居然忧起月亮来了。有个夜晚,一只猴子到井边玩耍,不意看见水中的月亮,立即高喊:不好了,月亮掉在井里啦!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3日讯 7月10日晚,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帝和广场夜市摊中,三名初二少年制作的“毛猴”手工艺品引来路人围观。坐在正中的李同学一边做,一边讲解毛猴的材料与工艺。三位少年做出来的手工毛猴形态各异诙谐滑稽,模样小巧可爱,不仅引来许多过路人驻足观看,还不时有家长购买。
古文中原没有“猴”字,而是以“候”代表猴,因为猴子聪明、矫捷,每遇猎人设饵诱捕时都先“观望”,不容易上当,后来才加一“犬”边作为区别。猴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中具有多元的面相和丰富意涵。古代猴在许多地区受到崇拜。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谓家喻户晓。
春节期间,一场异趣横生的展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这场名为“大圣来也”的展览围绕“中国猴文化”展开。通过43件首都博物馆的藏品及12幅上世纪50-80年代的“西游记”经典新年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猴的形象,介绍了猴的典故,解释了猴的文化内涵。展览将展至3月13日。
当下猴年,那猴子到底有多火爆?看看微博上热门话题就知道了猴年纪念币、邮票、春晚吉祥物等话题备受瞩目▼猴年金镶玉纪念章猴年邮票猴年春晚吉祥物但关注中国农历猴年的不仅只有中国人,世界各国都对此热情高涨,颇有“普天同庆”的意思。
旧符换,新桃芳。岁末忆昔,岁首盼望。齐天大圣,旗开得胜!——国馆君按“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伴随着熟悉的旋律,浑厚的声线,曾经的记忆一袭袭扑面而来。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流行之前,有多少个岁月,我们在电视荧屏中的西游世界里徜徉流连,恣意翱翔。
某种程度上,1986年播出的《西游记》也成了如今我们对吴承恩名著《西游记》的最重要理解途径,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几乎成了“孙悟空”的官方模板,成了两代人心中不可代替的美猴王。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固然精彩,但如果我们试着把眼光从童年回忆上面挪开一点——也不用太远,看看邻国日本。
和中国要等到初一才算新年不同,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采用公历纪年,因此元旦便是日本猴年的开始。一进入2016年1月1日,日本就算迎来新的一年——猴年啦!猴,在日语中写作“猿(サル/SARU)。收中国影响,日本也引进了十二生肖,其中猴则写作“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