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语:不是葱,不是蒜,一层一层裹紫缎,说葱长得矮,像蒜不分瓣。 (打一蔬菜) 谜底在本文中。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唐朝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大家都知道,“白发三千丈”出自李白的五言绝句《秋浦歌》。这首诗对于日本人来说也耳熟能详,其开头的“白发三千丈”更是不知从何时起,因为夸张的表达而在日本变得格外有名。似乎仍有不少日本人因为“白发三千丈”这一句诗就武断地认为“中国人说话喜欢夸大其词”。
古人以为,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故将秋日初霜时节命名为“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又《二十四节气解》:“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也就是说,从这天开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冬天的脚步近了。“霜降杀百草”,草木经霜很快枯萎,不复苍翠。屈原《九章》中:“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
陆游也有不少感触类似的诗,如《小市》诗:客心尚壮身先老,江水方东我独西!这两联的上句都写外在的形骸与内在心志的冲突:尽管你雄心不减当年,但衰老-这个无赖-紧迫盯人,这无可奈何而短促的生理限度,与万丈雄心相比,总是教英雄泄气。
秋天到了,秋季是万物成熟、喜庆丰收的季节,也是秋风萧瑟、千树落叶、万花凋谢的季节。中国文人大多悲秋,唐代“大诗豪”刘锡禹有首名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也有“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的动人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