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共享联盟·三门 虞济榕 林子渊三门的“花桥龙灯”历史悠久,起源于南宋高宗年间,距今已近1000年,2007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年的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花桥都会举行迎龙活动,寄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花桥龙灯 资料图新年新气象,好景好风光。
↑2月5日,舞龙队在丰江周村祠堂前表演(无人机照片)。当日,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在周氏宗祠举行新春舞龙灯活动。舞龙灯是丰江周村的传统习俗,起始于明朝隆庆年间。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2月5日,村里的孩子在观看龙灯。↑2月5日,舞龙队在丰江周村一处广场表演(无人机照片)。
为了迎接元宵节的到来,浙江东阳市许多地方都安排了迎龙灯活动。迎板凳龙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是东阳的一种传统民俗。时隔三年,2月1日,东阳龙灯回归,吸引了不少民众前来观看。整条街一起迎龙灯是一种什么体验?跟记者一起感受热闹的年味吧。
“太好看了,太壮观了,好多年没看到这么壮观的舞龙灯场面了。”1月27日上午,浦江县浦阳街道同乐村,当地村民舞起了500多米长的水浒108将龙灯,周边村民和游客纷纷过来“赶热闹”,用相机留下珍贵的照片和视频。舞龙灯是浦江正月里最盛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1月14日,小朋友在青田县瓯江畔的神龙彩灯前拍照留影。神龙彩灯以整条龙作为主体,拱圈呈螺旋状,这是当地迎接农历龙年的特色彩灯之一。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的乡镇及城区开始做龙灯、办灯展,形态各异的传统龙灯为迎接龙年新春佳节营造出浓浓的喜庆氛围。
“起——灯——咯——”一声高亢激昂的方言号令穿透暮色,锣鼓声、号角声、唢呐声齐齐响起,高大威猛的“龙头”在几名壮汉的声声吆喝中缓缓昂起,在龙珠的引领下,由光彩夺目的亭阁花灯组成的“龙身”飞腾而起,蜿蜒穿梭在岭口村的大街小巷,向着玉山古茶场方向进发。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颖2月27日,缙云新碧小溪板龙视频吸引了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的关注,他用个人账号在外网发布了此条视频,向全世界推介“缙云龙”。在浙江,龙真的动起来了!这就是流行浙江地区的非遗民俗——板凳龙,又叫做“迎龙灯”。就在两天前……“半个永康城都出动了!
民众舞动板凳龙。中新社发 王华斌 摄近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溪港乡安山村举行舞板凳龙表演,迎接新春。舞龙灯是当地每年迎新春的传统习俗,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今年该村“板凳龙”有224节、360多米长,由当地民众用三个多月时间制作完成。民众舞动板凳龙。
中新网温州1月12日电(周健 金朝丹 )“龙灯做得怎么样?看样子,形状基本出来了”“龙骨架基本上搭好了”……连日来,在浙江温州永嘉的前一村,胡汉珍和江时海两位老手艺人埋头制作彩灯龙,不时有村民前来围观问进度。两位老手艺人埋头制作彩灯龙。
编者按:龙腾春意,“年味”非遗。龙年到,全国各地以“龙”为主题的非遗项目喜气迎人,中华“龙文化”与非遗传承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央广网特别推出“龙耀中国·非遗里的中国年”系列报道,以非遗视角解读中国年味,与您一起领略非遗里“龙”的奇妙多姿。
12月4日,春节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至此中国已经有44个项目列入了这个名录(名册),总数世界第一。杭州萧山河上镇的河上龙灯盛会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2014年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讯员 王江红近日,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公布消息,在农历兔年春节正月十七至正月十九(如遇天气影响则改期)喜迎七条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更好地展示花园精神风貌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