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由于中日敌我双方力量悬殊,日军有着优良的装备等优势,使雨花台、紫金山等外围阵地被日军攻占,逼近了南京最坚固、防守火力最强的城门-中华门,防守在此的是国军第51师第306团邱维达部,一场血战就此拉开。
70多年前,在抵抗侵华日军的“南京保卫战”中,古老的南京城墙,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在战斗中发挥了它 的军事防御功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让更多市民和游客了解南京城墙的这段历史,有专家提议, 未来在城墙的重要抗战遗存点设置标志牌。
又到“8·15”。火辣辣的烈日投射到中华门城墙上,热浪炙烤着大地,此时的南京城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炉。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9周年纪念日,走进这座满目抗战印记的城市,心中热血滚烫。87年前发生在南京的那场抵御外敌的悲壮战事,赋予了这座六朝古都不屈不挠的性格。
1937...“日本人进城以后,杀人放火,把小娃用刺刀刺死。一进城的时候就到处找败兵,只要看到你手上有老茧,就说你是败兵,用绳子拴着到江边杀了。大屠杀,杀死多少人啊,大方巷那个河里都是死人。”“接到撤退的命令时,我还在光华门那里,连长指挥我们沿着马路两边在堆沙包,说是准备巷战。
本次“12·12 和平之夜”接力诵读活动由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周末报社联合南京诗词学会,在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以“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为主题,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突出营造革命传统教育氛围,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1937年12月13日,历时13天的南京保卫战以失败告终,中华门城楼上飘起了太阳旗,一场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大屠杀由此开始。往后40多天里,30余万同胞惨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浩浩长江翻滚着鲜红的血浪。这历史的一页,不能忘,不敢忘!今天,是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87年前的此刻,南京城正被硝烟笼罩,在悲壮的南京保卫战中,明城墙最后一次履行了它的军事防御功能。太平门、中华门、中山门、光华门……都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中国守军在城墙上设置暗堡,架起机枪,与侵华日军殊死搏斗。
高清图:潍坊档案馆发现重要史料 日军侵华再添铁证7月7日是“七·七”卢沟桥事变77周年纪念日,近日潍坊市档案馆公布了一批相关资料,包括两本《日军国际写真情报》与一本《日本画报》,内容包括日军侵华战争一周年纪念的大量图片与文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