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慧、张潇叶(分别系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教授,山东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 日前,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在展览规模、展商数量、海外参展商和采购商数量等方面再创新高。
高校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理论基础和提升审美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激发智力及创新创造力的深层次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大学生学识修养与专业知识的双重进步。面对社会美术相关行业变革的各种变化挑战,高校美术教育如何发挥作用?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进行了高度概括:“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近日,在“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启动仪式上,《新千里江山图·壮美陕西》系列融媒体作品,正式入藏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一精品力作,结合传统国风绘画技法和现代三维动画等技术,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有力缩影。
四川眉山三苏祠,古木参天,百年银杏、千年黄葛,透出历史的厚重,氤氲着文化的气息。“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戴木才等撰著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观》丛书,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观为指导,以新时代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一系列论述为依托,突出了传承弘扬创新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并对传统价值观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梳理。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会长,江苏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主任 顾江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首先要挖掘活化文化资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梳理好、挖掘好。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特别是文化数字化的发展,要大力加强。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来源:【宁夏日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国扎根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在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媒体的地位优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