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中国在轨道上稳定运行的重量超过300公斤的卫星已达到了300颗,位居全球第二。如今,中国已经实现了16米分辨率的卫星数据每天全球覆盖,2米分辨率数据全球覆盖周期为2天,而1米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则具备了全球任意地区的5小时重访能力。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论文,研究人员报道了环绕小型主带小行星(152830)Dinkinesh的首个经确认的相接双卫星(两个天体紧密连接)的观测结果。
中国进入发展快车道以后,那是一路高歌,来到了顶峰,拥有了能够和美国一决高下的能力,如今中美俄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为强大的三个国家,这就导致这三个国家之间,经常会有明里暗里的领域竞争,比如说在科技、军事等领域,今天就来说一说航天领域。
在线媒体Space.com于2021年12月18日刊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是“The 'Black Knight' satellite: A hodgepodge of alien conspiracy theories”,其中提到了一个事件:黑骑士卫星4年前已被击落!
21世纪的全球更加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了解新闻,获取各类时讯,移动网络支付,电子商务,游戏社交都需要依靠互联网,但是目前有很多人烟稀少的地区,如戈壁、沙漠、高原、山区还没接通互联网,特斯拉CEO马斯特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计划,通过发射42000颗卫星,让地球上的人们能享受到每秒10GBPS的网络,圈个有用,星链计划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项目,目的是通过卫星提供互联网服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千年前,苏东坡时常仰望星空,留下众多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
印媒《欧亚时报》报道了一个有点夸张的新闻,说的是我国台湾省打算建立台湾版星链,以准备在战时保证作战指挥以及军队应急通信的需求,目前该省正与数字发展部、航天中心和商业制造商合作,建立“台湾版 Starlink”系统。
当前,商业航天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近日,在“新质生产力看北京”主题活动中,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走进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纳星空”)和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驭星”),深入了解北京市卫星网络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成果及商业航天生态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