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国家文物局今天上午在北京举办“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活动,专家学者就新时代长城保护和展示利用进行交流和研讨。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建成完整的长城资源信息数据库。
央视网消息:日前,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活动在北京延庆举行,来自各地文物部门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针对长城保护进行了研讨。历经十几年的研究和调查,长城“家底”也第一次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人们常说万里长城,那么,长城是刚好一万里长吗?
据八达岭长城管理处消息,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自7月30日起闭园并暂时封闭景区。具体内容如下:根据气象台预测,7月29日晚至8月1日晚,北京延庆区将出现大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为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八达岭长城景区自2023年7月30日起,闭园并暂时封闭景区。
2023年1月1日,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300名市民代表登上八达岭长城,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活动现场,群众们早早集结在八达岭长城西门登城口,戴着统一的红色围脖、帽子和手套,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体力准备登临长城的挑战。
新京报讯 据@八达岭长城消息,根据气象台预测,7月29日晚至8月1日晚,延庆区将出现大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为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八达岭长城景区(含八达岭古长城、水关长城)自2023年7月30日起,闭园并暂时封闭景区。恢复接待时间将另行公告。
深秋时节,北京八达岭长城漫山遍野的红叶在阳光的映衬下如火似霞,与古朴的长城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秋日早晨拍摄的八达岭长城(无人机照片,10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秋日早晨拍摄的八达岭长城(无人机照片,10月29日摄)。
北连朔漠,拱卫京畿,八达岭长城是历史的“活化石”,也寄托了长城脚下北京延庆人民的深厚感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14日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希望大家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
11月25日在河北省迁西县上营镇拍摄的青山关长城雾凇景观(无人机照片)。近日,河北省部分地区迎来降雪。雪后长城银装素裹,美景如画。新华社发(王爱军摄)11月26日在河北省遵化市小厂乡寨主沟村附近拍摄的晨光中的长城(无人机照片)。近日,河北省部分地区迎来降雪。
6万余亩防护林拱卫镇北台绿进沙退!长城有了新“守护者”7月25日拍摄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镇北台。本报记者赵杰摄【长城名片】镇北台陕西拥有丰富的长城资源。其中,榆林市境内的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规模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墩台式建筑,素有“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之说。
深秋时节,北京慕田峪长城内外层林尽染,长城蜿蜒,景色壮美。10月21日,游客在慕田峪长城上游览(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夕阳下的慕田峪长城(无人机照片,10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夕阳下的慕田峪长城(10月21日摄)。
央视网消息:长城跨越2000年,纵横数万里,韵味古老,风景壮丽。眼下秋意正浓,位于北京延庆的九眼楼长城迎来了一年中的三色模式。走进九眼楼,金黄、橙红、墨绿交相辉映,连绵起伏的群山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雄伟,长城在山间盘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国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建造存续时间超过两千年,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系列报道《文化中国行》今天走进万里长城,感受科技助力下古老长城的壮美如画。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 实习生姜扬涛)今天(7月24日)上午,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受此影响,居庸关长城、慕田峪长城等景区计划临时闭园。具体来看,八达岭夜游长城活动7月24日停止开放。截至记者发稿时,主要景区暂无关闭通知。
人民网记者 尹星云八达岭长城开启常态化夜景模式。人民网记者 尹星云摄“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八达岭长城!”“以前白天来过,没想到现在能夜游长城,比白天凉快,游人也没那么多,没那么拥挤,太舒服了!”7月2日傍晚,在八达岭长城南四楼,来自河北的王女士和朋友向北望去,兴奋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