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抗战老歌《在太行山上》的歌词,瞬间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八路军挺进山西,开辟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此后八年,巍巍太行见证了一场又一场艰苦鏖战,也见证了伟大的太行精神的诞生。
打开历史的篇章,抵抗侵略的火炬一直燃烧。在那混乱、热血与信仰交织的1937年,115师的士兵们准备迎接他们的第一场仗,那是八路军的初战,注定要赢得的战争,必须确立信心,坚信敢打就能胜。1937年的七月,卢沟桥事变掀起烽火,日本侵略者不消多时便占领了平津。
战争是残酷的,其残酷程度远不是历史书上寥寥数语能够说明白的,尤其是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凭借装备的压倒性优势在中国大地上肆虐,那种日军不可战胜的威压压得每个中国人喘不过气来,虽然中国人爱好和平,但是也不怕战争,面对凶残的敌人,我们奋起反抗,最终用坚定的意志战胜了日军,一次次较量中不断的缩短双方差距,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国土,而战争的惨烈我们只能从一些老兵的口中得到还原。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寇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寇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发生于1937 年9 月25 日的八路军平型关之战,是全国抗战初期八路军出师抗日首战大捷的一次经典战役。上世纪60 年代以来,当年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各级参战部队开始编写军史、战史,众多参战将士撰写回忆录、回忆文章, 记述了八路军首战平型关的战斗情况,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第115师出师抗日后打的第一个成功的伏击战,全歼日军第5师团辎重队和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大炮1门、轻重机枪20多挺、步枪1000余支及大量军用物资。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于平型关首战告捷。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并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
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1937年9月25日拂晓,日军精锐部队第5师团第21旅团及大批辎重部队,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与雁门关以北日军会合攻占太原,进而占领山西全省。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我军特长对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师团,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有力配合了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八路军出师首战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