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孔子广收门徒创办私学以后,开办私学的人越来越多。到了战国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士人对社会的剧烈动荡进行分析思考。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观察社会的角度也就不同,各种学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每个学派都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人们提到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大事,首先想到的总是“焚书坑儒”,认为这个事件对中国文化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所以,把这一事件定性为暴行,把这一事件的主要负责人“秦始皇”定义为暴君。但对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一件文化大事件“独尊儒术”,似乎一切的评价都是好的、正面的。
【历史的碎片】李冬君儒术胜利了,终于因赢得汉武帝“罢黜百家”而得到“独尊”的地位,获得官学的身份;但同时,儒术独尊的合法性也终因来源于汉武帝,来源于最高权力的钦定,而不得不在儒学头上悬挂了一把权力之剑,从此失去独立的学术品格,只能成为权力的附庸,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权力才是最后的
如原为烹食肉食的“鼎”,以九、七、五、三的奇数组合成为“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士人三”的“列鼎制度”,此即为“藏礼于器”。其中,尤以宝座最为典型,它是宫廷社会生活十分重要的道具,也是藏礼于器的重要代表。
众所周知,在春秋战国时期,犹如当时的群雄割据的局势,出现了中国封建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百家争鸣,出现了众多流派,仅从学派来讲,就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兵家、农家、杂家等所谓“ 九流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