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国民党军中有中央军和杂牌军之分,通常来说杂牌军的装备要次于中央军,中央军旁系部队的装备要次于嫡系部队。可是我们要说抗战时期的一支杂牌军部队,却有150毫米口径的“重炮”,这乍一看是有些匪夷所思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步兵装备确实有一些亮点。例如,日本的迫击炮火力支援在全球范围内也颇具实力。日本的作战小队都能够配备掷弹筒,虽然这种武器威力不大,仅相当于一般的破片手榴弹,难以实现广泛杀伤,但其数量众多。
在众多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加强团”、“加强营”这样的字眼时常跃入眼帘,似乎成了战争剧的标配,其实,这并非是编剧导演们的信手拈来,而是真实存在于军队编制中的特殊存在,只由于对“加强”的程度缺乏了解,影视剧中的演绎往往显得夸张失真,与现实情况相去甚远。
中国迫击炮的生产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1年以前,先后有辽宁迫击炮厂、汉阳兵工厂、上海兵工厂、山东兵工厂和重庆武器修理所等单位生产45~150毫米等10余种口径的轻重迫击炮。1922年,奉天迫击炮厂制造出中国最早的辽 11年式80毫米、150毫米迫击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