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行为艺术,有一个经典场面相信不少人都看过。在20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里上演了一场名为“The Artist Is Present”的行为艺术。穿着一袭红色长裙的艺术家端坐在木椅上,在她的面前放置了一张木桌和另一把椅子。
走进艺仓美术馆四楼展厅,你先会被要求寄存随身携带的所有电子产品,戴上静音耳机——听不见声音没有关系,这里无人开口说话。身穿实验室白大褂的志愿者们被统称为“引导者”,其中一位会拉着你的手站在一扇凭空矗立的门前,引导你缓缓地打开门、关上门,不断重复这个动作。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46年出生于贝尔格莱德,毫无疑问,她是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艺术生涯伊始,她就开创了独特的行为艺术。在探索肉身和精神极限的过程中,她经受了痛苦、疲惫和危险,以期探求情感和精神的变革。1997年威尼斯双年展,她被授予金狮奖“最佳艺术家”。
04:30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谈与中国的情缘及个展“能量转换”。(04:30)“距离乌雷和我走过2500公里,最终在中国长城中段上相遇已经过去36年了,这次在上海的展览是那次经历的成果,也涵盖了一些最新的作品。”阿布拉莫维奇在黄浦江畔说。
10月,著名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中国的首个大展《能量转换》在上海艺仓美术馆举办,这也是她在36年后重返中国。作为少有的「文化偶像」式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以直接、大胆和极具感染力的身体表演而闻名。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很幸运,作为上午第一批观众,大家将会有充分安静的时间感受这场展览。请各位将手机和电子设备放入储物柜中,保持安静,戴上志愿者为大家提供的降噪耳机,在任意空间和作品前都可以随意停留,慢慢享受。
工艺美术大师雷圭元在《中国图案美》(1997)一书中认为,S形的美来自对新石器时代纺线工具陶纺轮快慢变化的观察。随着手下纺织物的变长和对纺织品需求的增多,女性更加体会到一种叫时间的东西。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去年岁末推出的“她山之石”群展中,展出了50多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