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胡子,不犯愁,砸窑绑票真自由。吃喝嫖赌敞开乐,花钱好似江水流。有枪就是天王老,又跨合子又采球。研究东北清末民国历史,不可能绕开胡子这个话题,其中涉及到了东北的社会人文、金融经济、哲学宗教等方方面面,是分析探讨东北综合文化的重要视窗。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九月十五,吉林伊通,伴随着北城门方向一阵零星的枪声响起,县城内的十字街上很快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胡子,骑着大马来回驰骋,卷起阵阵烟尘,马鞭子不时的落在如同无头苍蝇一样乱跑的百姓头上。一时间,哀嚎四起,呼儿唤女,一派末世景象。
接上文: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八月十五,在中秋节这一天吉林伊通县城再次被多个绺子合伙攻破。之前已经被绑过一次的刘庆祥,这次有了经验,知道不能在家里死等着,于是一溜烟的跑去了住在城南门的姥姥家。因为姥姥家属于小门小户的那种类型,所以胡子不会惦记。
总的来说就是东北土匪复杂,主要分三种结构,第一种是纯土匪,俗称胡子,或者叫绺子,这种土匪也是东北最多的,他们多是东北本地人,且手里有枪有队伍,干的多是绑票等事,第二种就是政治土匪,他们多是在民国军阀军队中干过,后来因为一些事,单独拉了队伍出来,这种土匪多是关内军阀部队流窜过来的,想的在东北自立山头,第三种是就是小村庄之中的一些不学无术之辈,单独拿着棍棒拦截路人,索要钱财,这种的手上多是没有武器,危害也比前两种小一点。